孩子説要尿牀上,爸爸着急上火,媽媽一句話搞定

文|阿梓媽媽 (文章,歡迎轉發)

媽媽羣裏,有位媽媽分享了一個有趣的事,她兒子睡覺前不肯去尿尿,説要尿牀上,爸爸在一旁苦口婆心地哄勸,甚至都快動怒了,在一旁觀察的媽媽,突然對兒子説:寶貝那你今晚就尿牀上吧。孩子聽了先是一愣,繼而很開心。

緊接着……

爸爸:尿牀了,會感冒,要吃藥。

孩子:不要吃藥。

媽媽:不吃藥就會一直流鼻涕。

孩子:不要流鼻涕。

媽媽:那我們現在去尿尿,就不會尿牀感冒,就不用吃藥,不流鼻涕啦。

孩子竟愉快地答應,跑着去廁所尿尿了。

這漂亮的一招,大家學會了嗎?

首先,不用大人眼光,評判孩子的想法或願望,先接受

很多孩子的想法,在大人看來是千奇百怪,不合理的,第一反應常常是用過來人的經驗判斷,並制止孩子,“不行”“不能這樣做”“不可以”,而且大人腦袋裏不斷迴響的是“為你好”“不想你犯錯做傻事”。

於孩子而言,只感受到了不被尊重和接納,他沒親身體驗過這個不合理的做法,光靠老父親老母親的勸説,是無法判斷它合理與否的。孩子的人生,只能由他自己一點一滴地去嘗試去經歷,才算他的人生。

所以,家長面對這樣的情況,忍住説教和制止的衝動,先接受。這時,孩子不會有逆反心理,對家長接下來的引導有了接受的可能性。

第二,順着這個想法來,一層一層地引出後果

如果對於那個不合理的想法,家長實在是不想孩子去“以身試法”,那就抽絲剝繭,一層一層地把邏輯結果告訴孩子,讓孩子一步一步地去選擇。

要注意,是用事件的自然後果,像上述例子中的,感冒不吃藥會一直流鼻涕,而不是用家長的懲罰後果,像不吃藥就不給看動畫片。

用錯了,會讓孩子思維混亂,搞不清事物之間的正常因果關係,而且一旦家長加入了懲罰後果,孩子是能感覺得到一點“被要挾”的,有時迫於對懲罰後果的影響力,暫時妥協而已,不是真正地尊重邏輯選擇。

第三,讓孩子自己判斷和決定

對每一層的後果,給孩間和自由去選擇,家長不干擾不誘導,然後家長順着孩子選的結果,繼續往下走,步步為營。達到自己目的的同時,讓孩子感覺不到任何的強迫。

孩子對於自己決定的事情,會更願意去做,因為這能給他帶來“我可以替自己做主”的力量感和掌控感。

這樣的處理方式,既尊重孩子,又讓家長如意,過程省心省力,避免無效囉嗦或者生氣打罵,不傷害親子關係,妥妥的,皆大歡喜。

今日互動話題:如果你家孩子提出無理要求/想法,你還有什麼妙招呢?歡迎留言分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62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説要尿牀上,爸爸着急上火,媽媽一句話搞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