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以前的孩子,父母請要這樣教,否則將來智力受到限制

撰稿:劉敏| 插畫:kit | 審核:靜好

從事教育行業久了,見到各色的父母也多了,有一種親子關係,最讓人心痛。缺席的父親,矯枉過正的母親,和完全不知道東南西北的孩子。

四歲以前的孩子,父母請要這樣教,否則將來智力受到限制

小松,是二年級後轉到我們班的學生,他內向,總是用餘光看人,起先他還挺有禮貌,可一旦缺乏對他足夠的關注,他就自我懷疑,自責,其實,這個孩子挺聰明的,但對於自己和周邊的一切都茫然。

四歲以前的孩子,父母請要這樣教,否則將來智力受到限制

可以説,這類孩子的未來相當讓人看不好,以為他不立事,不自主,當然也和什麼責任啊,擔當啊毫無關係。是什麼樣的家庭把孩子教育成了這個樣子,伴着這個疑問,我很認真的約媽媽要去做個家訪。結果卻被拒絕了,因為爸爸不在家,媽媽很忙,要能請個假來學校裏與我會面。

四歲以前的孩子,父母請要這樣教,否則將來智力受到限制

媽媽是個挺清秀的人,但一看就焦慮,眉宇之間的豎紋也是生活很繁雜的表現。問起孩子的爸爸,果不其然,爸爸不在家,時常不在家,對於教育孩子多半是熱情兩分鐘,還只停留在電話裏,好不容易見了面卻是一番挑剔,不歡而散。

四歲以前的孩子,父母請要這樣教,否則將來智力受到限制

至於孩子小的時候,自然是被老人帶大,從小就被姥姥寵溺的小松,沒磕碰過,沒有受過傷,沒體會過受苦,受餓,受氣,他就是温室裏的小花朵。直到姥姥去世,他才回到忙碌的父母身邊,媽媽對於教育孩子沒有任何經驗和常識,除了着急了打一頓,罵一頓,呵斥一頓你好沒有用之外,她真心拿孩子一點辦法也沒有。

説到這,可以停止了,因為這就是小松成長的軌跡,而目前好多家庭都停留在這種教育環境中。老人溺愛,媽媽焦慮,爸爸缺位。其實,真是種不良的育兒方式和育兒結構導致了太多孩子和小松一樣,不但身體缺乏力量,連心靈也缺乏力量,甚至連孩子的智力都受到了發育限制。

四歲以前的孩子,父母請要這樣教,否則將來智力受到限制

想要改變這一點,至少要從下面2個方面入手:

1.讓4歲以前的孩子動起來

不顯示愛動的孩子,是每一個監護人要懂得的道理。孩子為什麼要動,因為他要通過不斷的跑跑跳跳來證明自己的身體是可以由自己來控制的,每一孩子的自信心都是從這一刻培養出來的。

四歲以前的孩子,父母請要這樣教,否則將來智力受到限制

可就是有這樣的父母或者老人,生怕孩子受了傷,不讓孩子跑,跳,不讓孩子嘗試,連爬了沙堆,大人都覺得太髒。如此育兒,簡直就是給孩子的大腦禁錮住了,讓再有智慧的孩子都能變成普通人,甚至是樣樣不行的白痴。

2.爸爸要學會愛家庭、媽媽和家裏的長輩

就算爸爸常年不在家,可爸爸依舊是孩子長大後要效仿的對象,所以,當爸爸的不管多忙,至少要學會愛家庭,愛媽媽,愛長輩,這會間接的讓孩子感受到愛,他知道我爸爸很忙,但他愛我們,他從來不曾缺席過。

四歲以前的孩子,父母請要這樣教,否則將來智力受到限制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才能有責任心,有積極面對什麼的動力,他們也不會再迷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46 字。

轉載請註明: 四歲以前的孩子,父母請要這樣教,否則將來智力受到限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