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數到三”媽媽嗎?這句話沒有魔法,反而是種沒用的教育方法
“我數到三,你再不吃飯,就餓着吧!”
“怎麼玩具又亂丟,我數到三,給我撿起來!”
“説過多少次了怎麼還犯?我數到三,馬上道歉!”
有沒有覺得很耳熟?是不是日常生活中和孩子經常出現的對話?很多家長都説過這種“我數到三”的類似話語,而且不止一次。
最氣的是孩子犯了錯,你讓他改正,他偏偏不肯。於是,你發明了“數到3”,強硬地讓孩子服從。
孩子這時候的屈服是因為害怕,但這絕對不是教育的本質。簡單來説,就是治標不治本。
【1】數字3是我的底線,也是最後的截止時間。
【2】你【必須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如果你沒有按照我的要求去做我一定會懲罰你。
【3】這3個數字的時間裏,你【必須做出選擇】,是按照我説的做,還是接受懲罰。
而對於孩子來説,他們在聽到這些話時,接收到的信息可能是這樣的:
【1】如果我不按照爸爸/媽媽説的話去做,我就會被懲罰,所以我必須按照他們説的去做。
【2】如果我不想被懲罰,我就只能停下我想做的事情。
【3】爸爸/媽媽的語氣很可怕,我要是還不照做或停止的話,他們一定會打我或罵我。
但是他們永遠不會理解自己為什麼要停下。
也就是説,他們是為了讓自己不接受懲罰或者讓爸爸/媽媽不生氣,才會做出“聽話”的選擇,但是並沒有真正的明白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
數到三,快速解決問題,是一種看起來付出和回報比最合適、最省心的方法。
於是,等孩子被懲罰後再聽到,會聯想起來上一次的經歷,為了避免被再次懲罰,於是選擇妥協。
所以,面對家長「數到三」的時候,寶寶聽見的並不只是簡單的數字,而是與數字同時傳遞出去的情緒——恐懼。
孩子並不能理解為什麼要停止行為,而是出於本能的恐懼聽從了你的建議或者命令。
弊端一:無法讓孩子真正認識到問題所在
就好比孩子不吃飯,倒數三雖然讓終於他吃了下去,但只是迫於媽媽的壓力,並不是真的覺得自己需要吃下去,到了下一次依舊繼續,直至等到「倒數三」的最後通牒。
02
弊端二:不給孩子表達機會,溝通越來越難
家長並沒有問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孩子也沒有機會去表達(到最後會習慣於不表達),沒有雙向溝通,只有單向命令,長期如此,親子溝通會越來越困難。
弊端三:失去選擇權,阻礙了孩子潛能發展
長期使用倒數三來進行約束和交流, 命令與威脅會讓孩子只會「服從」,放棄了在過程中的選擇權利。讓孩子變得更沒有主見,容易依賴他人,而且自控力差不易調節自己的情緒。
重要的是,你必須在此之前,發現他們的動力源是什麼,讓TA們自發自主的去做這件事情。比你不停地數到三有用多了。
你可以警告並説清楚後果,這個後果一定要是可行的,做不到的“威脅”都是虛設。
比如:帶孩子出門玩之前就和孩子商量好。
“媽媽還要回家做晚飯,所以,我們這次只能玩1個小時。”
“如果你不遵守我們的約定,下次帶你出門玩的時候,媽媽一定會縮減時間。”
當我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審視時,很多問題可能很容易就解決了。
反觀我們在喊出1、2、3時,孩子是如何反應的?
為了配合大人、為了不受責罵,他們會強行改變自己的節奏。
TA們既不明白為什麼這樣做,但又不能按照自己的節奏,來慢慢理順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漸漸也會失去對家長的依賴感與安全感。
温和的方式,可能不會立馬見效,但是對於孩子心理的長遠發展,卻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