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養生丨昨日處暑,濕未消燥又起,懂點規矩不吃虧!

處暑以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温逐漸下降,天氣轉涼,氣候從暑熱逐漸向寒冷過渡。

中午熱,早晚涼,晝夜形成較大的温差,“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氣候特徵明顯,自然界陽氣開始收斂,人體陽氣也隨之開始逐漸收斂,此時休息也要相應調整。

飲食養生

節氣養生丨昨日處暑,濕未消燥又起,懂點規矩不吃虧!
中醫養生學家指出“秋三月,肺氣旺,肺屬金,其味辛,金能克木,木屬肝,其味酸,故當秋之時,其飲食之味,宜減辛增酸,以養肝氣。”這就是説,在飲食調理上也要以“防燥護陰”為原則,少用椒、葱、薤、蒜,多吃芝麻、糯米、粳米、甘蔗、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

如果兼有納差咳嗽者可吃一些山藥、白果、核桃、杏仁、茯苓等健脾益肺之品;氣短易感者可選用太子參、黃芪等補氣扶正之品;口乾明顯,乾咳無痰者可選麥冬、天冬、玉竹、大棗等甘潤之品。

一些中老年人,還講究“貼秋膘”。不過,建議大家不要急着貼秋膘。因為此時人的胃腸功能較弱,還沒有調理過來。

這一時期,多吃蔬菜、水果、穀物、豆類、薯類、食用菌類等食物,少吃高熱量、難消化的肉食。如果吃太多的肉食等高蛋白、高脂肪(尤其是高不飽和脂肪)的食物,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胃腸功能。同時,過多的熱量還容易引起發胖,甚至易導致患高血壓、心臟病。

處暑養生餐

1、冰糖蓮子

原料:蓮子250克,冰糖適量。

做法:取幹蓮子,涼水浸泡,去除內心,倒入鍋內,小火燉煮,至蓮子熟軟時,加入冰糖調味,即成。可當甜點食。

2、三鮮絲瓜

原料:鮮嫩絲瓜250克,西紅柿100克,嫩毛豆米50克,精製植物油、葱花、薑末、精鹽、味精、濕澱粉、香油各適量。

做法:將絲瓜去外皮,洗淨,切成3釐米的長條。西紅柿用清水反覆洗淨後連皮切成薄片。

嫩毛豆米用清水洗淨後盛入碗中備用。

炒鍋置火上,放植物油,油至六成熟時,放入絲瓜,翻炒片刻,加清湯適量,放入毛豆米、西紅柿片,加葱花、薑末,大火燒沸,燜10分鐘,加精鹽、味精炒勻,用濕澱粉勾芡,淋入香油即成。

功效:清心除煩、涼血解毒、止渴。

3、木耳炒豬肚

原料:黑木耳25克,豬肚250克,青蒜50克,精製植物油、醬油、精鹽、白糖、陳醋、薑末、味精、濕澱粉各適量。

做法:將木耳切成小片,豬肚切成薄片。薑末放入熱油鍋中,炸香後投入木耳、豬肚片和青蒜翻炒後,烹入料酒,加白糖、精鹽、醬油和適量清水,煮沸後,用濕澱粉勾芡,打散入味精即可。

功效:健脾和胃、補虛益氣。適用於吸收不良綜合徵、慢性胃炎、胃下垂。

4、燕麥南瓜粥

做法:

1、南瓜洗淨去皮及內瓤切成片,燕麥片洗淨。將南瓜片和燕麥片加適量的水,放到煲粥的鍋中,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20分鐘。

2、當南瓜片軟後用勺子按碎,再煮10分鐘即可。

功效:功效:降脂、降糖、降膽固醇。

5、龍眼配稀飯

做法:剝一碗龍眼,混着稀飯一起吃。

功效:益心脾、補氣血。

起居養生

節氣養生丨昨日處暑,濕未消燥又起,懂點規矩不吃虧!
多睡一小時

入秋後,日照時間逐日縮短,基本上“陰陽相當晝夜均”。

秋季的夜間,最容易入睡,睡眠深沉而香甜,為此,清晨醒後仍會感到倦乏,還想繼續睡下去。這就是人們所説的“秋乏”。

處暑時節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瀉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人們應早睡早起,保證睡眠充足,每天應比夏季多睡1個小時。午睡也是處暑時的養生之道,利於緩解“秋乏”。

避免過早添加衣物

處暑後由於天氣逐漸轉涼,晝夜温差加大,早晚應適當添衣。但因處暑時正值初秋,此時暑熱未消,因此添衣時可遵循“春捂秋凍”的養生原則,不宜一下子添得過多,以自身感覺不過寒為宜。

護理好臍部

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沒有脂肪組織,但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因此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如果寒氣直中腸胃,就會發生急性腹痛、腹瀉而嘔吐。

多開窗,少開空調

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開空調。秋季養生注意事項中指出,秋季儘量多開窗,使空氣流動。

室內養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蘭、斑馬葉橡皮樹、文竹等綠色植物,可以調節室內空氣,增加氧含量。

運動養生

處暑時節可選擇爬山、健身操、散步、太極拳等運動方式進行鍛鍊,以排除夏季鬱積在體內的濕熱,對人體安然度夏大有幫助。

但運動時要注意強度不可過大,避免大量出汗而損傷陽氣。

情志養生

處暑時要注意收斂神志,使神志安寧、情緒安靜,切忌情緒大起大落,平時可通過聽音樂、練習書法、釣魚等方式以安神定志。

來源:浙江經濟網

責任編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16 字。

轉載請註明: 節氣養生丨昨日處暑,濕未消燥又起,懂點規矩不吃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