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愛孩子,這一點大家應該都不會質疑,父母對孩子的愛深沉而炙熱,每一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健康,快樂,聰明,幸福。
只是有的時候父母會用錯表達方式,導致孩子無法感受到來自他們的愛,甚至還會反感牴觸。
父母為孩子付出了很多,孩子卻不領情,這會讓父母感到困擾,而這份困擾又會加劇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慾。
他們認為自己努力工作,如此辛苦,就是希望孩子能有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
可是後來才發現孩子越來越厭學,不僅如此,他們也開始對生活不滿,總之父母想要給予他們的幸福感,孩子都無法體會,甚至與之漸行漸遠。
之所以產生這一切,是因為父母沒有理解孩子,所以才會導致孩子的情感失衡,乃至爆發。
想要真正的瞭解孩子,這兩種技能必不可少,一是瞭解孩子的先天學習管道,二是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1、孩子的先天學習管道
我們身上和學習有關的管道主要有三種,分別是聽覺、視覺和體覺,所以它們便形成了孩子的先天學習管道。
1)、聽覺型
父母和這類孩子説話時,孩子的目光並不會停留在父母臉上,看起來他們似乎沒有在聽父母在説什麼,但是父母説的每一句話孩子都會聽進耳裏,記在心上。
這類孩子對聲音會非常的敏感,所以父母和他們交流時要儘可能使用温柔的語氣,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這樣孩子才會更容易接受。
另外父母要為孩子營造安靜的睡眠環境,讓孩子的睡眠儘量不要受到環境的干擾,這樣孩子會睡得更香甜。
2)、視覺型
這類孩子和他人交流時目光會正視對方的眼睛,顯示出非常誠懇的樣子,他們會捕捉對方每一個神情的變化,得到和他們有關的信息,會有着比較強的視覺觀察力。
這時父母可以選擇一些色彩鮮豔的玩具,用來吸引孩子,開發他們大腦,讓孩子在玩耍和遊戲中接觸新事物,收穫新知識。
同時可以選擇好看的餐具,製作色彩多樣的美食,激發孩子吃飯的慾望,讓孩子從小有一個好身體。
父母要給足孩子安全感,讓孩子在年幼的時期養成好習慣,不要急於向孩子灌輸知識,否則很有可能得不償失,讓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喪失。
3)、體覺型
這類孩子特別喜歡用身體去嘗試身邊的一切,他們會用手去觸摸物品,用舌頭去舔食物,這會讓父母非常惱怒,但這卻是孩子嘗試認識世界的一種表達方式。
由於孩子對身體比較敏感,所以父母要經常擁抱孩子,多和孩子進行肢體接觸,讓孩子能夠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愛,這樣孩子會更有自信和安全感。
對於這類孩子的教育,父母要儘量避免身體上的體罰,而是要多和孩子溝通講道理,否則會讓孩子產生自己不被父母理解和信任的感覺,會影響到日後孩子性格的發展。
2、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尤為重要,父母和孩子也是如此,只要掌握溝通技巧,一定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溝通模式的技巧有哪幾種?
表裏一致型
這是最佳的一種溝通模式,當然對溝通者的要求也很高,不僅需要保持儘量平和的心態,還要有足夠的自我認可度,這樣才能做到內外一致,更好的與孩子溝通。
如果孩子表現出對學習有所抗拒時,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尊重自己的情緒。
只有這樣才能理解孩子的情緒,使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對自己的教育,接納自己以及他人的情緒表達。
特別理智型
有的父母在對待孩子方面會顯得特別的理性,他們不願意有太多的情感表達,而是時刻把目光盯在孩子的缺點上。
只要孩子有一點表現不足的地方,他們就會不停的提醒甚至責罵孩子。
如果父母過於理性,顯然很難較好的和孩子溝通,因為他們會忽略孩子的感受,使孩子們合理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這樣的生活環境必然會讓孩子產生壓抑感,從而影響親子間的交流。
指責型
這樣的父母只要發現了問題,都會把所有的責任歸咎在孩子身上,在他們眼裏孩子做什麼都是不對的,哪怕責任在自己身上他們也會選擇無視。
這樣會導致父母和孩子之間會相互埋怨,他們都無法理解對方,自然起不到很好的溝通。
而孩子也會像父母一樣在成長的過程中習慣性的推卸,不願意承擔自己責任。
打岔型
孩子有需求時會用言語或者行動來表達,但是父母卻總是用自己的想法去揣測。
比如孩子想要去新開的商店看看,父母就下意識的認為孩子肯定想買玩具,甚至對孩子們進行節儉教育。
這類父母其實並沒有和孩子進行真正的溝通,他們往往會説自説自話,以自我意識為中心,不停的嘮叨孩子。
甚至會粗暴的打斷孩子的話語,讓孩子感到煩躁和焦慮,感到不被理解。
討好型
這類父母和指責型的父母成相反的極端,他們在孩子面前會處處忍讓,做出一副討好狀,對孩子們基本上有求必應,製造出看起來非常和諧的家庭氛圍。
這樣的相處模式看似很好,但是孩子卻會越來越有依賴感。
這會讓孩子養成自私自利的性格,他們做事不為他人考慮,而是以自己為中心,很容易在進入社會後顯得格格不入。
如何才能達到正確的親子溝通?
1、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
父母要對孩子有足夠的耐心,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知道孩子內心在想什麼,才能知道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這樣對雙方之間的溝通是很有利的。
2、肯定孩子的情緒
孩子有負面情緒很正常,父母要對孩子的情緒表示理解肯定並且接納,允許孩子有不良情緒,讓孩子知道父母是關心自己的,所以更容易起到平復心情的作用。
3、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當父母發現孩子遇到問題時,不要急於責怪孩子,當然也不要幫助孩子去解決問題,而是儘量引導孩子。
孩子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才會對孩子的成長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