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驚喜,孩子在某一瞬間突然長大——用心澆灌,總會開花
前幾天婆婆因為照顧老人身心俱疲,原因是老人總是給她出難題,不是做飯不香就是茶水不周,總之就是雞蛋裏挑骨頭,90多歲的老太太其實跟孩子差不多,總是希望得到更多的關注,午休期間,五歲的大寶湊到奶奶耳朵邊上輕聲的説:“奶奶,你別跟老姥姥真生氣,她説什麼你就順着她,你要是覺得她説的沒道理,你就別吱聲,別把你自己的身體氣壞了。”
聽到這話,婆婆一驚——五歲的孫女兒居然能説出這樣的話,真令他大跌眼鏡,知道孩子是在體諒她、關心她,婆婆的眼裏露出了驚喜、欣慰的光芒。我知道,她這是平時聽我和婆婆聊天,看似沒走心,其實是記住了我們的談話,當婆婆再次抱怨時,她就把我説的話拿出來勸慰婆婆了。
所以,家長的言談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的深遠的,兒童自出生起就開始了模仿行為,在不同年齡段兒又有不同的模仿行為,其中包括語言,動作,表情等,這些都會架構成他的價值觀乃至世界觀,也就是實現了 的“自我”塑造。基於此,作為家長一定要在孩子面前約束好自己的言談舉止,中國有句老話説“子不教,父之過”,因此,孩子將來是否成器還要歸因於家庭成員潛移默化的教育。
那麼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利用好孩子的模仿意識,打造更加優秀的小孩兒?
鼓勵孩子模仿,建立行為自信
當孩子出現模仿意識時,家長不應該因為孩子的笨拙而取代他們嘗試模仿的行為,比如孩子想要學着自己用勺子筷子吃飯,家長擔心把衣服弄髒,所以強行餵飯;孩子學着大人的樣子打掃衞生,扔垃圾,家長擔心不衞生,或者孩子弄傷自己,所以加以制止……成長總是要付出點代價的,家長要在孩子模仿敏感期多加關注,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給孩子儘可能多的創設學習、模仿的機會和條件。
有研究表明,兒童在模仿敏感期如果得不到有效刺激,將會形成感統障礙,嚴重的則會出現語遲症甚至自閉症等。
一個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次掌聲、一個擁抱,都能給以孩子自信,激勵他們努力做得更好。
引導孩子良性模仿
成人的世界非常複雜,孩子難免會模仿一些不良的行為,因為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差,什麼事情都會好奇,例如抽煙喝酒,當孩子有類似模仿傾向時,要及時制止,並告訴孩子這樣做的危害是什麼,提高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是讓他們接納這個世界的唯一途徑。
大數據顯示,兒童模仿正面的內容越多,其創造力越高,將來在社會中的更能承擔較為重要的工作。因為知識體系和學習能力是帶孩子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層層架構起來的,而模仿行為就是該體系的重要鏈條。
多做少説,培養觀察力和專注力
兒童的模仿能力總是非常驚人,且超乎人的意料,他們會在不經意間習得成人生活中的一些行為舉止,所以要求成人一定做良好的榜樣——父母在家整天玩手機,一定培養不出愛讀書的孩子;父母善於整理,總是把家裏打掃的乾淨且井然,孩子的秩序規則高一定差不了。
而有一些家長習慣於説的多,做的少,我是站在上帝視角,對孩子學習、成長中的行為指手畫腳,經常支使得孩子迷糊糊,反而不知道這件事兒到底應該怎麼做,作為家長還生氣:這孩子怎麼啥都不知道該怎麼做?是不是笨?其實兒童在模仿的過程中要調動他的全部感官來進行模仿,僅靠聽覺刺激,無法在孩子大腦中架構起該知識的全部輪廓,只有觀察細緻,才有模仿到位,這個過程就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有效途徑。
結語:總之,沒有哪一朵花是播種之後立刻開放的,我們需要的是耐心和細心,用心澆灌,等待花開也是一種享受,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奇蹟, 都能開放出最美的花朵。
記得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