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想要保護孩子的成長,《貝拉的魔法》:家長的“積極養育”是關鍵

由 不新伏 發佈於 健康

高爾基曾經説過“我一生所主張的,就是生活,對人們必須抱持積極的態度。”無論做什麼事情,積極向上的心態總能讓我們收穫別樣的禮物。而在教育這件事情上,同樣如此。可是隨着時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父母卻無法穩住自己的積極心態,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會被“暴躁”和“焦慮”等消極情緒佔領。

我們都希望有一座貝拉鎮,讓我們的寶寶可以在其中無憂無慮的長大。雖然貝拉鎮並不存在於現實生活中,但是我們可以努力的去創造“貝拉的魔法”,讓陪伴和温暖包裹着我們的孩子健康成長。

在《貝拉的魔法》中看到的“積極養育”

第一、《貝拉的魔法》

影片講述的是在青年時因意外癱瘓的老人家蒙提本已經對生活喪失信心,但是在來到貝拉島後,遇到了奧尼爾太太一家。奧尼爾的三個女兒善良淳樸,極具想象力,對生活充滿了憧憬和樂趣。在與他們的相處中,蒙提逐漸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找到了自己生命的價值。

其實對於奧尼爾太太的一家來説,蒙提亦是他們的救贖。失敗的婚姻、無奈的現實,奧尼爾太太也常為如何養育女兒而苦惱,也有過極端的想法。但在貝拉島上,他們都實現了相互治癒、相互促進、共同成長。

第二、積極養育助力孩子成長

我們為什麼説從這部電影當中可以看到積極養育,是因為縱觀奧尼爾太太一家的家庭氛圍,我會發現身為母親,她從未對孩子們説過消極的話。儘管心裏也有很多無奈和痛苦,但奧尼爾太太的底線就是絕不把這種情緒傳給孩子。

再反過來看現在的一些父母,完全是抱着與其相反的態度來進行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説過:

“有些父母認為,他們對孩子的權力其主要表現形式是禁止,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假若對孩子只是一味禁止的話,就等於給他加上了鐐銬,會使他變得畏縮、消極、無進取心。”

積極的養育可以讓孩子的成長更加“高效”,那麼消極的養育就是把孩子往反方向“拽”了。愛與温暖甚至能夠拯救生命,父母們為何不嘗試着使用積極養育的方法呢?

如何做到對孩子“積極養育”?

第一、愛要有合適的溝通方式

積極養育的原則就是要給孩子足夠的愛,因為只有足夠被愛的孩子未來會給予別人更多的愛。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愛是足夠的,但是他們不會表達。儘管我們都知道,磨練孩子能夠讓他們成長的更加堅強,但是對於孩子們來説,他們更加希望父母的呵護。我們在鼓勵孩子自己去闖的時候,不應該以一種冷漠的態度回應。

奧圖.克萊普納説過: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明瞭過去和現在,並激勵人類去探尋未來。它賦予人們明瞭,評量和彼此溝通的能力。”

懂得溝通的人總能收穫更多。家長們亦是如此,如果孩子無法感受到家長的愛,那麼家長心裏再多的委屈也無濟於事。我們要學會把自己的愛表現出來,讓孩子知道;孩子心裏的苦悶,我們也要懂得接納。溝通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家長們如果掌握了它,就掌握瞭如何走進孩子心中的“秘訣”。

第二、給予孩子尊重

發明大王愛迪生有言:

“教育的秘訣是:尊重孩子。”

誠哉斯言,尊重對孩子來説既是建立親子關係的基礎,也是人格發展的必須。那些在家庭中受到尊重的孩子,在社會中也會更加容易受到尊重。

許多良好品行都是建立在有自尊的基礎上的,那種不能尊重孩子個性,不考慮孩子個性的家長永遠是一個不稱職的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孩子也是家庭的一分子,也是一個完整獨立的人,而不是家長們的“附屬品”,更不是家長未完成使命的“延續”。

雖受命於父母,但他們仍有享受自己人生的權利,這個權利父母是無法剝奪的。給予孩子尊重,也是對孩子教育時不可少的一環。

第三、積極教育:減少打擊

有的父母極力推崇對孩子實行“打擊教育”。何為打擊教育?就是隨時的壓迫孩子,不隨意給予孩子肯定,以達到讓孩子轉壓力為動力的目的。就我看來,這種教育方法根本就是非理性的,就是對孩子的一種“折磨”。

這與積極教育所倡導的背道而馳,通過對孩子不停的否定,有可能孩子會變得優秀。但是這種優秀是有代價的,更多的是一種“扭曲”的優秀。孩子在未來必定或多或少的伴隨着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問題,而他們的共性則是對家庭的冷漠。積極教育於孩子的身心發展來説,是百利無害的。有可能它的作用短期內不會特別明顯,但是就長遠發展來看是極其有意義的。

俄國作家贊柯夫説過:

“在社會主義社會里,對兒童的普遍的無微不至的關懷,電影和電視裏對兒童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描繪,以及對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的宣傳,這些都為加強對兒童的愛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電影很精彩,但更重要的是看到電影之外留下的什麼。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是在不斷成長的,只有懂得提升自我的家長,才能有資格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