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劉紅豔早上起來家裏就雞飛狗跳,原來是因為孩子吃早飯的事情。孩子早上起來準備出門去學校。媽媽見孩子沒吃早飯,就強制孩子必須要吃完飯再去上學。
但孩子認為不吃也可以:“時間來不急了,馬上校車要走了!”,媽媽卻堅持説:“不行,你必須吃完再去,不然一上午不吃飯怎麼行!”。
為此,兩人爭執不休,最後孩子屈服了,按照媽媽的要求吃了早飯,但心中很不高興。
鄰居劉紅豔的心理現象很典型,叫做“侵入式關懷”。大致意思是:就是一個人會按照自己的想法,以為對方好的名義,不管不顧對方的感受,直接強加在對方的身上。
同樣是這類事情,另一位媽媽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堂姐每次在女兒吃飯的問題上,對女兒説出了自己的建議後,就不再繼續説下去了,讓女兒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決定,自己想吃就吃,不想吃就算。
結果女兒在放學回到家後對媽媽説:“媽媽,你早上的説法是對的,不吃早飯,真的很難受。”第二天早上,不用媽媽説,女兒一起牀就自己把早飯吃了。
家長們有時候“為孩子好”的擔心,其實是在阻礙孩子成長。還可能會讓孩子出現兩個極端:懦弱或者叛逆。對其身心發展、人際交往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不逼迫孩子做這4件事,才是真正愛孩子的父母
想要停止強迫,要先從尊重孩子開始。這4件事,不少家長都逼孩子做過,以後別再強迫孩子做了。
1. 逼他們勇敢
記得聽過一個故事,一個北大畢業生,一直都唯唯諾諾的,眼看要參加工作了,父親為了讓孩子勇敢點,決定讓他去殺一隻雞。
這個北大的畢業生,實在不敢下手,又怕父親的責罵,閉着眼睛,拿着刀,砍向了雞的腦袋。結果,沒砍到雞頭,卻把自己的手砍傷了。
2. 不逼着他們分享
相信許多家長在有別的孩子與自家娃爭搶玩具的時候,都會對自己孩子説:“他是客人,你要讓着點。”孩子稍有不樂意,家長就會數落訓斥不懂事,沒禮貌等。
其實,分享的培養重點在於自願和快樂,沒人規定自己喜歡的東西,就一定要和別人分享。家長要適時做好引導,而不是強壓脅迫孩子。
3. 不逼孩子人前表演
帶孩子出去聚餐或家裏來客人了,有些家長總免不了讓孩子在別人面前露臉:
“昨天剛學會一首唐詩,來,給他們表演一下!”
有的孩子自己願意表演還好,如果不願意,就會被説靦腆,不配合 。
父母的強迫本身來説就是一種不尊重,連最愛的爸爸媽媽都不尊重自己,他們又還能指望誰尊重呢?
Tips:表演前先詢問孩子,如果他不願意,家長們也別有“丟臉”的感覺,幫他們化解過去就好了。
4. 不逼他們去寫字
對於寶寶來説,寫字是一件複雜、困難的事情。過早的讓孩子練習寫字,孩子的想象力與也會被限制,如果孩子寫不好,在加上家長的訓斥,還會讓孩子產生挫敗感。
所以孩子應多塗鴉,不要逼孩子寫字,要發揮孩子的想象的翅膀,到了該學習的階段,自然進行就可以了。
枕邊育兒寄語:
每個孩子都會有發展規律,父母們只是去做孩子路上的指路燈,讓孩子自己做決定,而不是處處都去逼迫他們。你是這樣的父母嗎?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