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長都明白鼓勵孩子的好處,但就是常常會疑惑,感覺鼓勵孩子的作用沒有想象中那麼大,甚至孩子會對家長的鼓勵表現地很厭煩,有時候話還沒説完孩子就會反駁:“你就知道這麼説,我都聽煩了!”。
之所以遇到這種情況,一般是由於家長沒有分清楚“表揚”和“鼓勵”的區別。
最常見的表揚説法有:你真聰明、你真棒、你真厲害…,想想看我們平時是不是經常對孩子這樣説?
而鼓勵的語言,不像表揚這樣誇張、華麗、但抽象,它可能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樸素的語言,比如“我看到你吃完飯把自己的碗筷拿到了廚房”、“謝謝你在逛街的時候一直緊緊地跟着媽媽”、“我相信你可以做出自己的選擇”。這些話語雖然平淡,但很具體、很真誠,也最能帶給孩子力量。
鼓勵不是空泛地給孩子貼標籤,而是客觀地描述孩子的行為。不是説“你真能幹”,而是説“我看到你自己穿好了衣服,穿好了褲子”;不是説“你積木搭得真漂亮”,而是説“你這次搭得積木就像個神奇得魔法城堡,這圍牆高高的還點綴着漂亮的綠色,這屋頂還有個天線,非常有創意,媽媽也想住進去呢”。鼓勵孩子時從細節上去描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孩子更能get到。
做空洞的表揚很容易,而要具體地鼓勵孩子,則需要家長用心去看到孩子做地事情。正確、恰當的鼓勵,不是通過嘴,而是通過心來真正地肯定孩子、欣賞孩子、接納孩子。
原來鼓勵與表揚之間的區別這麼大,瞭解了這一點後,我們再來看看這種“表揚”式語言的負面作用。
1.表揚等於給孩子貼上了標籤,並容易內化到了孩子的心裏,讓他誤認為自己就是一個這樣的人。表面上看起來,這挺好的,可以讓孩子充滿自信心。但實際上這是一種家長給孩子的催眠,讓孩子難以真正地認識自己。此外孩子為了與這樣地表揚一致,心理會非常有壓力,如果沒有做好,他就會去尋求別人的認同,這時他的行為就變成了一種取悦,而不是來自他內心的動力。
前面説有的孩子會對家長的“鼓勵”表現地很厭煩,實際上他們厭煩就就是那種空洞的表揚。作為家長,想想我們小的時候是不是也有同樣的體會,“你真棒”、“真是個乖孩子”這類話語往往會讓我們感覺彆扭,我們內心並不希望得到這樣的表揚,有時也會感到厭煩。因為如果大人們總説我們表現好,當我們表現不乖的時候,心裏就會感到特別內疚;家長總説我們是堅強的孩子,當我們想哭泣的時候,卻不敢在人前大膽地哭泣。
2.表揚容易導致孩子形成依賴外部地評價系統。
表揚常常以家長為主角,而且往往會説很動聽的語言,長此以往,可能會讓孩子容易依賴於別人的評價,形成依賴外部地評價系統,而不關注於自我的評價。
比如,相比對孩子説“你考了全班第一名,比其他所有人都厲害,我真為你感到驕傲”,對孩子説“你取得的成績是你努力的結果,你一定很為自己感到驕傲”會更合適,因為後者是以孩子為主角的。恰當的鼓勵能夠引發孩子的自我評價,提高做事情的內在動力。
如果家長平常不知道如何運用鼓勵,可以記住鼓勵的3個句式:
描述式,我看到、我注意到……例如,我看到你把書桌上的書都歸類放好了。
感激式,謝謝你、感謝你……例如,謝謝你今天幫媽媽收拾桌子。
賦予力量式,我相信、我堅信……例如,我相信你自己能處理好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