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電視節目中,一位腸癌晚期患者的女兒,是這麼回憶父親患癌經歷的。
我的父親查出腸癌時正好50歲,一開始他經常跑廁所,説經常有腹瀉的感覺,每天大便次數特別多,覺得老是有想要去大便,但實際上去了廁所也沒有排除什麼東西,即使有,也是一些不成形的大便,剛察覺大便次數多的時候還是沒有發現便血的。
直到有一次跑廁所排便的時候發現便中有血,想到可能是有血便的情況,才覺得事情可能有點嚴重,他自己也害怕了起來,去醫院做專項檢查,之前都以為可能是痔瘡,當作痔瘡來治療。
父親在發病前有常年抽煙喝酒的習慣。平時抽煙很多,在發現大便次數增多後,還是繼續抽,而且抽煙抽得跟多了,以前一天一盒煙,發病後一天一盒半,他説心裏很焦慮。他平時也不吃水果,蔬菜就更不用説了。每次吃飯的時候米飯吃得很少,就是經常喝酒,還經常空腹喝,寧可不吃飯也要喝酒的程度,一天能喝半斤。
他以前説過要戒煙戒酒,最後都是不了了之。抽煙、喝酒、飲食,這是我父親患上腸癌的罪魁禍首,直到查出腸癌,他才後悔大哭。
臨牀研究指出,遺傳是腸癌發病的重要誘因之一,但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習慣也不可忽視。除了遺傳因素外,腸癌的的發作和後天的生活習慣也息息相關。
飲食習慣不健康
腸癌屬於消化系統腫瘤,既然是食消化系統癌症,那麼就和患者的日常飲食習慣有着重要關係。有研究指出,如果平時進食的食物大多是一些煎炸、醃製以及辛辣的食物,那麼被腸癌盯上的風險會比普通人的要高出很多。加上有些人平時吃東西都是胡吃海喝,專吃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這樣就為腸癌埋下隱患。
所以,日常的飲食上要注意食物種類的搭配,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多的食物要及時補充,做到飲食均衡。
對腸道疾病的重視程度不夠
有些患者本身就有些腸道疾病,例如潰瘍性結腸炎,大腸腺瘤等,平時不發作也就放一邊不管,只有症狀出現到難以忍受的時候才去尋求治療。專家指出,腸道的一些炎症可能會在一些因素的刺激的下轉變為腸癌。臨牀研究表明,患有大腸腺瘤的人患上腸癌的機會比普通人高出5倍,如果大腸腺瘤的數量較多,那麼風險更大。此外,潰瘍性結腸炎也同樣有演變為腸癌的可能性。
因此,如果自己已經存在一些腸道炎症或其他腸道相關疾病,應該定期進行排查,積極治療。
腸癌的“早期警告”
疾病在發作的早期,身體都會有一些警告信息。腸癌也不例外,在腸癌早期,身體會有一些標誌性的症狀出現。
在開頭的案例中,女兒回憶其父親的發病過程我們可以發現腸癌的一些早期症狀。
在腸癌早期,患者的大便次數會突然增多,日常的排便習慣會發生改變;排出的大便不是常規的成形的大便;還有一個重要的標誌性症狀,就是出現了便血。
因此,排便習慣改變,排便次數增多,排出的大便不成形,以及加上便中帶血的情況時,就要警惕腸癌的可能,及時就醫檢查。
腸癌從症狀出現到確診,往往是很突然的。要預防腸癌,高危人羣就需要進行定期腸道檢查。
哪些人羣是腸癌的高危人羣呢?
專家指出,平時有消化道毛病,胃腸功能紊亂,例如經常腹痛,大便帶血,説明腸道已經出現問題,風險當然更高。
家族中有癌症病史,或其他癌症便是,患者本身有一些腸道炎症,息肉的情況需要特意留意。此外,長時間飲食習慣不健康,飲食結構失衡;精神壓力大;抽煙喝酒的人羣也是腸癌的高危人羣。
高危人羣如果出現一些標誌性症狀,如大便習慣改變,便血等就要及時就診檢查。
最後,也許遺傳因素帶來的影響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習慣中積極應對,例如調整自己的飲食習慣,注意營養搭配;有腸道疾病的人羣定期複查等,都能大大降低腸癌發作的機會。
參考資料:
1.中年人直腸癌62例臨牀病理分析[J]. 薛光前.內蒙古中醫藥. 2013(27)
2.直腸癌的診治進展[J]. 莊華章.中國熱帶醫學. 2008(01)
3.直腸癌的診斷與肛指診[J]. 崔鳳九,裴貞姬,文英花,崔興烈.延邊大學醫學學報. 19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