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6月26日發佈公告稱,該校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在去年3月採集的巴塞羅那廢水樣本中檢測出了新冠病毒。如果確認無誤,這一結論意味着新冠疫情出現時間比報告的更早,通過檢測廢水是否可以更真實地瞭解新冠疫情開始傳播的時間與潛在波及範圍?
1、尋找新冠病毒蹤跡
今年4月13日開始,巴塞羅那大學腸道病毒小組研究人員每週對當地廢水樣本進行檢測,從中尋找新冠病毒的蹤跡。作為西班牙新冠病毒“哨點監測項目”的一部分,該研究的目的是及時應對可能出現的新一輪疫情暴發。
研究人員還檢測了一家廢水處理廠的冷凍廢水樣本,結果在2020年1月15日的廢水樣本中檢測出新冠病毒。西班牙本土首例新冠確診病例是今年2月25日報告的。
這個發現促使研究人員檢查更早存檔的廢水樣本。對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廢水樣本分析的結果顯示,去年3月12日採集的廢水新冠病毒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呈陽性,病毒水平非常低;這期間其他所有樣本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該研究引起高度關注,它指向在全球報告首例新冠病例前,新冠病毒已在巴塞羅那傳播的可能性。領導這一研究的巴塞羅那大學生物學教授阿爾韋特·博什在公報中説,巴塞羅那是一個商業和旅遊中心,接待了許多外地遊客。這一研究結果表明世界其他地區也可能發生了類似情況,但許多病例或因被誤診為流感而被掩蓋。
2、判定疫情時間為時尚早
作為西班牙病毒學家學會主席,博什還表示,如果早在今年1月就發現新冠病毒的存在,將有助於提高疫情應對水平。從另一方面看,由於缺乏對新冠病毒的認知,早期新冠病例很可能被誤診為普通流感,從而加劇了社區傳播。
在人類發現新冠病毒之前,它早已在人羣中開始傳播了嗎?巴塞羅那大學這一研究結果已提交同行評審,但有不少專家對這項成果的指向提出質疑。
西班牙公共衞生和衞生管理學會的霍安·比利亞爾維博士認為,根據這一研究結果判定新冠疫情暴發時間為時尚早。由於只有一個研究結果,所以需要更多數據、更多研究、更多樣本去證實這個結果,還需要排除實驗錯誤或方法存在問題等因素;此外結果還有可能是假陽性。但比利亞爾維不否認這一研究“很有啓發性”。
荷蘭KWR水研究所微生物學家赫爾蒂安·梅德馬建議巴塞羅那大學研究小組對存檔樣本再次測試,以證實新冠病毒確實存在。還有學者認為,巴塞羅那大學這項研究樣品製備的濃縮步驟不夠規範。
綜合來看,對該研究進行第二輪實驗求證並不容易。《紐約時報》援引博什的話報道説,他的團隊無法在2019年3月的陽性樣本中重複實驗,因為它在第一次檢測中已被消耗掉了。“我們從該樣本中證明了這一點,但我們無法重複”,博什表示,樣本污染的情況不太可能發生,“(根據)我們的工作方式,當有污染時,我們會注意到它”。
3、廢水研究成為監測新工具
多項研究已證明,在新冠患者糞便排泄物中存在大量冠狀病毒基因組,病毒基因最終會混入廢水中,這是基於廢水研究新冠流行病學的理論依據。
今年2月,鍾南山院士和李蘭娟院士團隊分別從新冠患者的糞便樣本中分離出新冠病毒,這一發現證實患者排出的糞便中確實存在活病毒,對於認識病毒致病機理,幫助全社會切斷疫情傳播途徑並更有針對性地做好防控具有重要意義。
隨着新冠疫情在全球多點暴發,持續蔓延,多國科研人員開始嘗試將基於廢水樣本的流行病學研究作為監測新冠病毒傳播的工具。
芬蘭國家衞生與福利研究所6月2日發表公報説,初步研究結果顯示,污水中的新冠病毒核糖核酸含量基本可以反映病毒在特定地區傳播情況。該研究方法還可用於鑑定病毒的基因型,研究人員推定,來源不同的新冠病毒具有不同的感染能力。
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黃循財6月9日表示,除了傳統檢測法,新加坡正在採用檢測廢水中是否有新冠病毒等方法來了解某個特定人羣中是否有新冠患者,例如住在專用宿舍裏的外籍勞工等。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6月19日發佈公報説,通過分析污水樣本可以瞭解社區中感染新冠病毒的情況,無論是否有人出現感染症狀。該機構參與的團隊找到了一種成本低廉、快速高效的方法,可通過污水監測新冠病毒在社區傳播情況,這將有助於預防疫情二次暴發。
此外,意大利、美國、荷蘭等國也在開展這類研究。研究人員認為,相關研究有望幫助科學家在尚未被察覺的疫情早期檢測病毒在人羣中的傳播,特別是可以囊括無症狀人羣傳染情況,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做好防控。XLW
最近北京疫情形勢十分嚴峻,疫情防控開始進入戰時狀態!疫情還未結束,又發現一個殘忍真相:越來越多的康復病患出現了“後遺症”...
英國首相感染新冠肺炎,康復後面色慘白。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發文、英國《每日郵報》20日報道,近日有人發現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開始晨跑了。
前不久,他因為患新冠肺炎而入院接受治療,他將病情惡化的原因歸結於超重。
這是鮑里斯·約翰遜連續第二天晨跑。現年55歲的約翰遜身穿一件白色衣服,看起來臉色非常蒼白。
不少看到他的市民都表示十分驚訝,完全沒想到病癒後的首相竟然是這副模樣,滿臉滄桑灰敗,與病前判若兩人。
現在的約翰遜已不復當初的容光煥發,一場重病雖然沒有害他丟了命,但對其健康確實造成了極大傷害。
另據澎湃新聞、全球醫生組織發文,3月中旬,英國倫敦公共衞生與熱帶病醫學院院長,國際著名病毒學家彼得·皮奧特教授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成為了新冠肺炎患者。
最初,他寄希望在家裏扛過去,後來醫生朋友建議他必須住院。
在住院治療一星期後,他出院在家繼續恢復中。他説“現在哪怕是爬一段樓梯也讓他喘不過氣來,似乎一下老了二十歲!”
皮奧特教授病癒出院後,感觸最深刻的是“與新冠病毒的這場對峙,改變了他自己的一生。”
國際權威期刊《科學》轉載了皮奧特教授的訪談內容。原文發表在比利時媒體上(5月2日)。
以下為皮奧特教授的自述節選:
出院一週後,我的呼吸越來越急促。醫生的結論是我得了一種組織炎症引起的肺部疾病,細胞因子風暴引起的,是機體免疫系統超負荷運轉後果。
我還出現了房顫,心率高達170次/每分鐘。需要藥物治療控制,這也有可能繼發血液凝固問題,特別是中風(我處在高危年齡段)。
這是一種被低估了能量的病毒!它可能會影響摧毀身體的所有器官。
感染新冠肺炎前後對比照,肌肉壯漢變成瘦弱小哥
最近,國外一個43歲肌肉壯漢在社交賬號上曬了一張自己感染新冠前後對比照,瞬間就在國外朋友圈引起巨大轟動,各大媒體爭相報道!
從這張體型對比照可以看出,感染前他是大胸腹肌粗壯男,生病後很快就被病毒榨乾成了皮包骨身材。真的太殘酷了!
麥克發病,從起初只是發燒咳嗽的輕微症狀,到後來發展成呼吸困難、意識不清,只用了不到一週時間。
被問到身體最差的時候是什麼感受,他説:“我當時虛弱到連手機都拿不起了,對我來説,手機太重了,我無法打字,我的手不停地發抖。”
經此一難,麥克希望他的經歷,能夠幫助那些輕視新冠病毒、自認為健康的年輕人。
他説:“直到真正感染之後,我才意識到新冠病毒有多可怕。我曾以為我還很年輕,且身強體壯,因此不會感染,我也知道很多人都是這麼想的。
但我想告訴大家,這種事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無論你是否年輕,是否有基礎病,都有可能會感染。”
嚴重的可能終身無法恢復,發展到晚期只能肺移植。
3月中旬,香港瑪嘉烈醫院傳染中心對首批10名出院病人進行了跟蹤,其中3名治癒者步行加速時會氣促,不能像平常一樣運動,甚至不能像以往一樣工作。
同一時間,首例新冠肺炎屍檢報告發布。逝者遺體解剖教授劉良:
正常的肺含氣,握上去感覺像海綿,但感染新冠病毒的肺一摸就感覺它已經變了,肺裏面被別的東西取代了。
4月21日國務院新聞發佈會,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
肺部嚴重感染可能會發展為肺纖維化, 一部分重症患者治癒後會出現肺纖維,會影響日常生活,發展到晚期只能肺移植 。
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呼吸內科主任汪濤:新冠肺炎後遺症,一部分人可能終身無法恢復 !
新冠患者治癒後並不代表大功告成
新冠病毒究竟有多可怕,沒有經歷過的人,恐怕永遠也無法切身體會。 那麼,感染上新冠肺炎是什麼感受? 醫生表示,新冠肺炎死因本質上像淹死一樣。
有人可能會問,病人都治癒了,為什麼還會有後遺症?其實從醫學的角度來講,評估一個疾病治癒後是否會產生後遺症,一般要在疾病痊癒後6個月以上才能開始。
但是按照這個標準來評估新冠肺炎的話,時間上就不夠充分,畢竟從爆發至今還不到半年。再加上人類對新冠病毒還在一個逐漸認識的過程中,意料之外的後遺症也在情理之中。
應對這種新型病毒,治癒並不等於大功告成,會不會遺留嚴重併發症,還需要時間來驗證。但就目前來看,新冠肺炎對人體的危害,遠比我們想象中大多了。
很多人從一開始就忽視病毒的嚴重性,還揚言只是大號流感,當真正輪到自己感染後,才真正意識到病毒的厲害。
人類與病毒的這場較量,還遠遠沒有結束!現在,還不是掉以輕心的時候,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朋友們請一定要做好防護!
問:新冠肺炎治癒患者肺部纖維化問題普遍存在嗎?
專家:與任何一種疾病一樣,新冠病毒侵入人體後,會給機體造成不同的損害,損害程度因人而異。輕者類似於普通感冒,表現發熱而在數日後自愈;重者出現呼吸衰竭等各種臟器功能損害,乃至死亡;還有不少新冠肺炎無症狀或症狀極其輕微,甚至表現為無症狀性肺炎。這與2003年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以及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間的情形相類似。
新冠病毒對肺部的損害最大。這種病毒通過呼吸道進入肺部併發生肺炎,嚴重者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和嚴重低氧血癥,但對機體的影響並不僅限於肺部。從某種意義上講,新冠病毒可以隨着病毒血症進入機體的任何組織和臟器中,並造成損害,但這僅見於少數病人,並不意味着每個病人都存在着多臟器功能損害。
其他的病毒性疾病也有這種表現,例如,腮腺炎病毒可引起睾丸炎,流感病毒可導致腦膜炎,腸道病毒可引起爆發性心肌炎。因此,對於絕大多數已經康復的新冠肺炎患者而言,沒有必要過分擔心發生於別人身體上的損害就一定會發生於自己。
另一方面,新冠病毒對機體的損害主要發生於急性期,而患者在得到適當的治療後,這種損害絕大部分均能恢復。在我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有關出院標準中明確寫道,“肺部影像學顯示急性滲出性病變明顯改善”是出院標準之一。這就意味着患者在出院時,肺部病變大部分都吸收了,僅少數患者可留下少許纖維條索狀陰影。而這種條索影對機體的通氣功能幾乎不產生影響。
早在一個多月前,武漢市的一些醫院已經啓動對新冠肺炎患者康復早期的隨訪工作,發現正常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即使CT上仍顯示少許肺纖維條索影,他們的肺通氣功能正常。根據2003年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經驗,遺留的肺纖維化病灶大多可隨着時間而自行吸收,而真正留下肺纖維化者甚少。
所以,建議患過新冠肺炎的患者不要為此過多焦慮。當然,需要大家配合相關部門的安排,定期接受康復期檢查,專業人員會定期評價您的臟器功能,並根據情況做出相應的處理。
問:新冠肺炎治療過程中使用的藥物會造成人體損害嗎?
專家:藥物對身體的損害歷來受到重視,中國的老百姓都知道“是藥三分毒”這句俗語。但在治療新冠肺炎的過程中,所使用的藥物幾乎都是“老藥新用”。老藥的一個好處就是安全性相對更高,副作用少且為醫務人員所熟知。常人比較擔憂的糖皮質激素(簡稱激素)是一把雙刃劍,利與弊均存在。
但與2003年“非典”時期相比,醫生在使用激素治療新冠肺炎時已經更加謹慎,使用指徵更嚴格,使用時機更加合理。迄今尚沒有發現一例因使用大劑量激素引發股骨頭壞死的病例。其他藥物如抗病毒藥物和抗感染藥物等,均可能引發肝腎功能損害,這都是藥物本身代謝所帶來的問題,並非只針對新冠肺炎患者,也就是説,任何人因其他疾病而接受這些藥物都存在肝腎損害的可能性。
問:一些治癒患者擔心遠期後遺症問題,目前專家如何判斷?
專家:有一些患過新冠肺炎的人擔心在2至3年後再發生後遺症。理智地説,這種擔心是沒有什麼科學根據的,是完全沒有必要的。總體而言,遠期後遺症一定在近期已經發生了。如果近階段沒有相應症狀,而主觀推斷今後可能有後遺症,這顯然是一種臆測。
總之,對於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在現階段,儘快融入正常的社會活動至關重要。其次,接受有計劃的健康檢查是必要的,相關管理部門和科研部門已經開展了對新冠肺炎患者的監測和康復計劃。嚴謹的科學研究結果將會是一些問題的最終答案。
(責編:賈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