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要採“足跟血”?提前預防特殊隱患,媽媽再心疼也別阻止
足跟血篩查,簡單來講,就是在寶寶出生三天後對寶寶的腳部進行抽血,化驗的檢查。
執筆:喬蘇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現在生一個孩子不像以前那麼簡單,生完就可以了,為了寶寶的健康,醫院一般都會要求採集寶寶的“足跟血”,但是看到寶寶剛出生腳上就青一塊紫一塊的,家長不免會心疼,所以有時也非常抗拒這種行為。
那麼你知道為什麼“足跟血”一定要採集嗎?
本文圖片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足跟血篩查,簡單來講,就是在寶寶出生三天後對寶寶的腳部進行抽血,化驗的檢查。這種檢查一般只抽取兩三滴血就足夠,所以對寶寶的發育不會造成影響。
一般是為了檢查出發病率比較高,但早期沒有明顯症狀的疾病,希望篩查出這樣的寶寶後,做到早治療,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對寶寶的生長髮育造成影響。
目前我國通過足跟血可以篩查出來的疾病有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這兩種病如果不盡早治療,對寶寶會造成嚴重的傷害。
苯丙酮尿症是一種染色體遺傳疾病,這種病症最主要的表現就是頭髮會由黑色變為黃色,寶寶的皮膚也比正常膚色要白,尿液會出現難聞的鼠尿味,有時寶寶還會出現腹瀉、嘔吐等症狀,這種病如果耽誤了治療,寶寶的智力將會受到無法挽回的傷害。
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俗稱“呆小症”,是因為甲狀腺分泌不足導致的,有這種症狀的寶寶通常會出現“遲生”的現象,即在預產期兩週後才出生,出生後寶寶也會出現超重、黃疸比正常時間長、便秘等症狀。
如果不加以及時的治療,隨着寶寶的年齡增長,寶寶將可能出現進一步的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等發育落後的表現。
所以既然只是抽取寶寶的幾滴“足跟血”,就可以幫助他篩查出這兩種病症,省去了今後的很多麻煩,何樂而不為呢?
有的父母常常會發出這樣的疑惑,一般我們常見的抽血都是在手臂或者手指上,如果只是抽幾滴不是手指更方便嗎?
專家表示,其實給新生兒的身體其他部位抽血也是可以的,但只有抽足跟血時對寶寶的傷害才最小。
首先,腳部的血管比較明顯,如果在腳部扎針就比其他部位要更容易,醫生更容易找到血管,孩子就不用經歷二次,甚至多次傷害。
其次,寶寶雖然在足部扎針的時候也會感受到疼痛,但足部的疼痛相比於其他的部位就不是那麼敏感,能夠使寶寶最大程度的減少痛苦。
最後,之所以不抽寶寶手指的血,是因為出生後的一段時間,新生兒的手指一般都是緊握的狀態,很難強行將其掰開,即使掰開了對寶寶的手部發育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而如果在手臂處扎針,寶寶的掙扎會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所以綜合整體情況,在寶寶的腳部進行抽血是最理想的選擇。
一般來説,新生的足跟血抽取時間在出生後的3~7天,除非有特殊的情況,比如早產、低重兒等不能及時進行抽血的,等休養一段時間後再進行抽血,但一般不會超過出生的20天,否則對寶寶的健康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足跟血不能提前抽血,是因為希望寶寶在充分哺乳後得到一些蛋白的補充,否則在寶寶無蛋白負荷的情況下抽血,苯丙酮尿症篩查結果可能出現假陽性,而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病症可能出現假陰性的結果,即可能會導致檢查結果不準確,所以足跟血不能提前抽血。
而寶寶如果再長大一些,這兩種病症就可能會對寶寶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抱着“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足跟血也不適合晚於72小時後再抽取。
所以寶寶的足跟血檢查非常重要,父母一定要重視起來。
一般在篩查之前,家長都會簽署一份《知情同意書》,注意一定要留下真實的信息,從而方便醫院進行聯繫,不過一般沒有問題就不會接收到電話了,只要被告知寶寶可能出現問題,就要趕緊到醫院進一步全方位的檢查,以免耽誤治療時間,對寶寶的健康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