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飲子,陰陽雙補,交通心腎,增強你的免疫力,不來了解下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一種印象,
學生時代,班上總有那麼一兩個身體比較虛的同學,隔三差五的生病,老請病假。
工作以後,請假的成本和代價逐漸變得昂貴,雖然很少聽聞有請病假的,但也會聽到有些人這個虛,那個虛的。
《黃帝內經》就講了,正氣內存,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所以,我們的老祖宗早就總結了,這就是正氣不足,陰陽兩虛。
陰陽兩虛該怎麼調理呢?
這裏,給大家介紹《聖濟總錄》裏有一張方子——地黃飲子。
地黃飲子:巴戟天、肉蓯蓉、附子、官桂、熟地黃、石斛、麥冬、五味子、山茱萸、茯苓、菖蒲、遠志。
乍一看,這張方子中包含了好多味藥材,
然,其並非雜亂無章,
而暗藏玄機,
聽遠志向您娓娓道來:
補陽:巴戟天、肉蓯蓉、附子、官桂。
巴戟天一聽名字,就有種很霸氣的感覺,
其實不然,巴戟天是一味比較温和的藥,入肝、腎經。
《本草綱目》中提及巴戟天,''治腳氣,去風疾,補血海。''
2020版的《中國藥典》中説巴戟天,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
之所以説巴戟天温和,主要是因為其甘潤不燥,既有補陽之功,又無傷陰之效。
巴戟天
肉蓯蓉其實和巴戟天非常的類似,
都具有補腎陽的功效,同時肉蓯蓉比巴戟天更來得甘潤一些,
甘潤到什麼程度呢?
《本草經疏》有云,肉蓯蓉''白酒煮爛頓食,治老人便燥閉結。''
因此,肉蓯蓉還有潤腸通便的功效,適合一些老年人或是一些體虛人羣,
潤腸通便的同時,還有補益陽氣的作用,一舉兩得。
肉蓯蓉
附子大辛大熱,
《主治秘要》雲,附子“去臟腑沉寒;補助陽氣不足,温熱脾胃。''
《本草綱目》中提及附子''治三陰傷寒,陰毒寒疝,中寒中風,痰厥氣厥,柔痓癲癇,小兒慢驚,風濕麻痹,腫滿腳氣,頭風,腎厥頭痛,暴瀉脱陽,久痢脾泄,寒瘧瘴氣,久病嘔噦,反胃噎膈,癰疽不斂,久漏冷瘡。合葱涕,塞耳治聾。''
《本草備要》雲,附子''補腎命火,逐風寒濕。''
《本草從新》雲,附子''治痘瘡灰白,一切沉寒痼冷之證。''
可見,附子被歷代醫家視為大補陽氣之要藥
中醫認為,辛能行能散。
所以附子可以將温熱之性,傳輸送至身體內的五臟六腑,奇經八脈,
驅趕走體內一切的寒氣。
附子
官桂,也就是我們常説的肉桂,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藥材,
在補陽的同時,它還可以引火歸元,
元代醫學大家王好古曾言,肉桂''補命門不足,益火消陰。''
就是將體內虛浮上越之火引回命門,
各就其位,各司其職。
肉桂
補陰:熟地、石斛、麥冬、五味子
熟地是由生地加工而得的,黑黑的,
中醫認為,腎主黑,一些黑色食物大都具有滋補腎臟作用,
《本草綱目》中説熟地黃,''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
《本草從新》中提及熟地黃,''滋腎水,封填骨髓,利血脈,補益真陰……一切肝腎陰虧,虛損百病,為壯水之主藥。''
熟地
石斛和麥冬都是偏於甘甜的藥材,
都具有益胃生津,滋補陰液的作用。
大家試想一下,陰虛久了的身體,就像是乾涸的大地,
難免會產生燥熱,
石斛和麥冬一喝下去,就像是久旱逢甘霖,
滋潤了各個臟腑,燥熱也就蕩然無存了。
石斛
麥冬
五味子是一味比較有意思的藥材,正如其名,五味子雖有五味,然,其酸性最盛,
中醫講,酸能收能澀,
如同一個金鐘罩一般,
把熟地、石斛、麥冬滋補的津液最大限度的保存起來。
五味子
陰陽雙補:山茱萸
山茱萸是一味既能陰陽雙補,又可肝腎同治的藥食同源佳品。
前些天已經發文聊過,這裏不再多作贅述,大家有興趣的可以來看哦。
山茱萸
交通心腎:茯苓、菖蒲、遠志
我們常常會説這個人心神不寧,
在中醫看來,心神不寧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心腎不交。
何謂心腎不交?
簡單講,就是心火浮在上面,腎水沉在底下,心火和腎水沒有交集。
那心腎不交又會怎樣?
大家試想一下,心火浮在上焦,勢必上焦就會上火,
腎水沉在下焦,自然下焦就會怕冷,
是不是和我們文章一開始提到的夏天怕熱,冬天怕冷比較類似?
所以,只有把心腎交通了,身體的整個技能才會完全恢復,
也不至於這個虛,那個虛了。
茯苓
菖蒲
遠志
地黃飲子是一劑非常實用的陰陽雙補之劑,用於陰陽兩虛人羣,所以實證人羣嚴禁使用。
此外,地黃飲子雖有陰陽雙補之效,但其藥味中仍然偏温性,因此,一些虛火症人羣建議謹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