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寶寶易怒又自卑?解決孩子的“全能感”很重要,家長這麼做
文 | 小鴻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時不時就能發現,有家長在吐槽自己家寶寶的“脾氣”問題,年紀輕輕什麼都沒有學會,光學會生氣哭鬧了。
實際上,孩子在幾歲的時候易怒、情緒不穩定是件正常的事情。深入瞭解孩子的“全能感”,讓家長知道為什麼自家孩子總是喜歡哭鬧,脾氣大,性子還有些自我否定。
阿亮曾經也非常喜歡疑惑孩子的性格問題,雖然説孩子只有2歲,但是對於許多事情的意見非常多,有自己的想法,一旦這些想法不被滿足或者沒有達到他的要求時,孩子就容易哭泣不止,使勁兒的跺腳。
有一次寶寶想疊一個房子形狀的積木,總是在立牆體的時候就把積木弄倒了,後來他乾脆把所有的積木都推了,生氣了許多。
後來阿亮發現,這是孩子在“逃避”。因為他越做不到的事情就越會出現這種情況,而當自己的能力看不到結果時,就容易發脾氣。
其實,這是幼兒的“全能感”在作祟,影響着孩子們的日常行為。
一、什麼是“全能感”?
幼兒的“全能感”指的是一種“我都行”的心理。
對於嬰幼兒而言,他們會覺得自己有非常大創造東西的能力,去打造一切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是又因為孩子難以分清楚主觀性和客觀性,所以會出現“錯覺”。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孩子做這件事之前興致勃勃,但是碰到問題了卻暴躁不已,因為他們接受不了能力與認知之間的距離。
由於“全能感”的影響,幼兒會不自覺的“自信”,這種自信往往是不客觀的,屬於一種成長心理,所以他們往往無法判斷主客體的差異,從而使得行為失敗,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內心遭受了巨大打擊,情緒上難免會以負面、暴躁的形式表現出來。
二、孩子“全能感”的兩個極端
1、無知全能感
總有的孩子會莫名的自信,在羣體裏屬於比較活躍的成員,這些孩子當中,總是會覺得“自己就是天下最棒的人”,除了自己沒有人能做到了。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不合“我”意就容易憤怒,覺得暴躁,難以忍受等。
所以,“無知全能感”表現為,被過度打擊時遭遇心理的變化,進而失去了自信心,連自己都看低自己,形成自卑性格。
2、膨脹全能感
膨脹全能感相比於無知全能感而言,多了一份對自己的堅定認可,它與一個人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意識比較相近。
這樣的孩子會認為全世界都應該聽自己的,過分自大自滿,以至於驕傲的性格埋藏在骨子裏,伴隨至成年。
三、家長如何平衡好孩子的“全能感”?
1、有效管束孩子
不管孩子一定是不行的,不被管教的小朋友很容易形成“膨脹全能感”,變得目中無人,沒有規則意識,行為邊界意識等,而且膨脹全能感就是因為家長的不干預,才會一步步深陷其中,影響孩子的成長。
因而,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長一定要注意對孩子的“管束”,這個管束指的是對孩子錯誤的指出、行為規範的制定等。可以給孩子一定的自由,但是“規矩意識”需要讓孩子具備。
2、給孩子足夠的愛
舉個例子,當無知全能感的孩子被告知不能穿拖鞋要穿運動鞋時,他會因為心理的想法不被滿足而感到生氣,從而通過不正確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情緒。
這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被否定了,某種程度上來説,認為是“爸爸媽媽不愛我”的表現。
因而,父母一定要給孩子足夠的愛,尤其是心理層面的滿足,因為他才會在這樣的矛盾裏“想開”,知道媽媽是因為“不方便”才讓自己換運動員,而不是不愛我,故意不順着我的心意。
3、多肯定孩子的努力
許多家長喜歡對孩子用“打擊教育”,自以為這種方法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但實際上對於孩子的進步與人格形成來説,會造成非常大的負面影響。
家長的一句“你不行”聽起來無傷大雅,但是會伴隨一個孩子整個童年,不被認可的成長過程,孩子的心理負累很重。因而,家長少對孩子説“你不行”,多給予正面肯定很重要。
家長最消耗孩子全能感的幾種行為就在其中,解決孩子的“全能感”從這些方面入手即可。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小鴻兒媽媽,是一名2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
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贊 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