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中,從立夏到立秋,跨過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六個節氣的這段時間,是一年裏最炎熱的季節,也是天地陽氣最為旺盛之時。中醫認為,由於暑為夏季主氣,由火熱所化,暑熱易引起出汗過多,致損傷津液,從而出現口渴喜飲,小便黃、少等情況;暑多挾濕,還會引起四肢疲倦、胸腹脹悶、大便粘滯不爽等症狀。
這個時節如何養生防暑防濕?廣東省中醫院肝病科吳樹鐸副主任醫師來為粉絲們支招。
《黃帝內經·素問》提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 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吳樹鐸解讀説,這説的就是夏季總體養生原則為“養長”,要順應自然氣機,養蓄能量。
精神調理:
天熱要保持心境平靜
吳樹鐸説,夏季萬物正處於蓬勃生長的時期,炎熱酷暑易擾心神,使人情緒激動,中醫認為這是心氣不定或心火過旺的表現。故在夏季要特別注意保持心境平靜,神清氣和。
但是心靜不是懈怠,精神上的萎靡也容易導致免疫力下降,應當努力工作,心懷喜悦,積極參加各項有益活動。例如當下流行的户外野營就是不錯的選擇,可避開人羣聚集,又親近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有益改善情緒,釋放工作壓力,使人體氣機得以宣泄暢達,心神得養。不過,户外務必注意防曬解暑。
起居之道:
夏天午睡有益養心
夏季是夜短晝長的季節,太陽昇起較早,在保證子午覺的前提下,可適度晚些睡,早點起,以順應自然節律變化。
由於夏季暑氣燻蒸,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化增強,容易感覺疲勞,因此夏季的午睡顯得尤為重要。中醫認為一年之中,心主夏季,一日之中午時與心相應,適度的午休有益養心。
這時節很多人休息時開始開空調,要注意室內外温差不宜過大,最好不超過5℃,並要適時開門窗,保持室內外空氣流通,不要為開空調長時間緊閉門窗。
怕熱怕曬的緣故,一些人的運動也會減少。但暑為夏季火熱,暑性升散易耗氣傷陰,且暑多挾濕,易阻滯氣機,而出現乏力、疲倦等症狀。在夏季若缺乏運動,易致氣血流通不暢,氣滯血瘀而生疾病。反之,適度的運動有助於人體氣血流通,增強體質,祛病延年。
夏季氣候炎熱,室外運動宜在清晨或傍晚涼爽時進行,避開烈日高温,可以進行一些小強度的有氧運動,如游泳、打乒乓球、慢跑、快走等,中老年人可選擇散步、八段錦、太極拳等。運動時避免過多汗出,以不疲勞為度。
飲食攝養:少吃苦味食物
古人講究“春夏養陽”,此時攝養補益自身的陽氣事半功倍,這也是中醫冬病夏治的機理。所以陽氣虛弱,怕冷易感冒的人,可在夏天多進食温補陽氣之品,正如老百姓常説的冬吃蘿蔔夏吃薑。
在現代社會人們可以更方便地獲得寒涼飲食,且品種大大增加,口味更加甘美,要注意節制。因為長期食寒飲冷易損脾胃陽氣,引起食慾下降和消化不良,甚至導致腹痛泄瀉等胃腸道疾病。
另外,夏季飲食也宜“省苦增辛”。建議少食苦瓜、苦菊、蒼朮、人蔘、陳皮等苦味藥食,增加味辛食物如葱、姜、香菜、薺菜、胡椒等。
這裏,廣東省中醫院肝病科主任池曉玲教授經常推薦的幾道甘潤益胃、化濕健脾藥膳,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薏苡仁百合粥
材料:200克,百合50克,玫瑰花瓣3朵,小米、冰糖適量。
做法:將玫瑰花瓣洗淨剪碎。將百合、薏苡仁洗淨後用清水浸泡1小時。小米洗淨。將上述食材全部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水,用大火煮沸,小火煮40分鐘左右即成。
功效:清熱益氣,疏肝潤肺。
茅根竹蔗飲
材料:鮮白茅根100克,竹蔗200克。
做法:將竹蔗切碎略搗,加入鮮白茅根,加水適量,煎沸去渣飲用。
功效:清熱生津、止咳止嘔。
薏苡仁冬瓜瘦肉湯
材料:薏苡仁10克,扁豆10克,陳皮5克,冬瓜(連皮)500克,瘦肉400克,生薑適量。
做法:瘦肉洗淨切塊、焯去血水備用。薏苡仁、扁豆、陳皮洗淨,冬瓜(連皮)洗淨切塊,生薑切片。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小時,調入精鹽即成。
全鴨冬瓜湯
材料:冬瓜1個、白鴨1只,瘦肉100克,芡實、薏苡仁各50克,荷葉1片,精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鴨去毛及內臟,洗淨切塊。冬瓜連皮洗淨後切成小塊。瘦肉洗淨後切成小塊。以上材料與芡實、薏苡仁、荷葉一起放入沙鍋中,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至鴨肉熟爛,調入精鹽、味精即成。
功效:清熱養陰,化濕解毒。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周潔瑩 通訊員 吳樹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