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緣關係是人與人之間最親密而又最微妙的關係,正如我們經常看到的父慈子孝,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畫面一樣。
有時也會看到親人之間彼此傷害,正是因為有着血緣關係的存在,所以我們才會肆無忌憚的把最壞的一面展現在他們面前。
基於血緣關係的特殊性,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相處模式也會不同於他人,如果只是用社會上的普通模式去和孩子溝通,往往都會以失敗告終。
因為孩子不是普通人,他們和父母的關係有着諸多的牽絆,所以在教育問題上,父母必須和孩子''鬥智鬥勇'',這樣才有勝算的可能。
只是孩子天生就善於談判,甚至達到了''大師''的級別,這就為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無形中製造了障礙。
那麼孩子的談判性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1、孩子天生不會妥協
不放棄不妥協,這些在很多父母眼裏絕對是優秀品質,如果孩子把這種精神用在學習上,相信父母一定會非常欣慰。
但是如果用在對抗父母之上,那麼父母必然會被逼到崩潰的邊緣。因為很多時候父母都不是孩子的對手。
孩子天生就明白什麼叫做不達目的不罷休,並且用他們的殺手鐧——哭鬧的方式去逼迫父母妥協。
起初大部分的父母面對孩子的哭鬧時都會不為所動,但是孩子卻不會因此放棄,他們會一直哭,甚至表現出楚楚可憐的模樣,直到父母心軟妥協。
這種被父母認為是非常丟臉的妥協方式,孩子使用起來卻屢試不爽,而父母又因為太要面子,所以必然是主動妥協的一方,特別是在公共場合中更是如此。
於是孩子憑藉着永不妥協的精神,在和父母一番較量之後,最終贏得了勝利。
2、孩子天生追求更好
孩子是最純潔最真實的,他們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不會去人為的掩飾,而且他們會為自己喜歡的東西而努力,總是會想方設法的從父母那裏得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並且多多益善。
當他們的要求被滿足後,孩子自然會開心無比,但是他們並不會就此知足,更不會輕易罷手。
此時他們的小腦袋瓜裏會冒出各種各樣的主意,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從父母那裏多要自己喜歡的東西,''更好一點''永遠都是孩子的追求。
3、孩子天生願意示弱
孩子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在父母面前,孩子不管是身高外形還是精神思想,都是弱勢的一方。
他們沒有父母高大,對父母的依賴性極強,至少在成年之前,他們非常樂於接受自己的弱勢地位,並且完美運用。
凱普談判系統中有一種説法叫做談判示弱術,一個好的談判者,應該學會讓談判對手感覺自己是強勢、優越的一方。
因為這會讓對手放鬆警惕,而自己又可以步步為營,孩子作為弱勢的一方,面對強勢而又高高在上的父母,反而更懂得如何應對。
父母如何與孩子談判?
父母和孩子的談判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對孩子來説是一次很好的學習體驗,哪怕雙方會有矛盾衝突,也能夠讓孩子從中學會如何與人相處,這對於他們進入社會之後的表現很有幫助。
只是這個過程並不簡單,父母必須學會很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緒,能夠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讓談判變得有實際意義。
這幾個步驟非常重要
1)、學會商量而不是命令
父母要學會用商量的語氣吸引孩子,讓他們主動參與事情之中,委婉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孩子才更樂於接受。
學會讓孩子有選擇的餘地,而不是直接告訴他們必須做什麼,這對孩子來説是兩種不同的體驗,他們當然會選擇第1種,而第2種只會引來孩子的反抗。
2)、讓孩子儘量參與
讓孩子參與到問題的討論中,比如孩子想要在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後休息一會,父母可以徵求他們的意見希望休息多久?
晚上詢問孩子什麼時候才能夠完成手上的事情,是否能按時睡覺。這會讓孩子有被尊重感,也就更願意和父母溝通。
3)、解釋自己的觀點
父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意願,當必須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可以把自己的觀點告訴孩子,讓他們知道原因。
同時也要讓孩子知道即便他們並不一定會贊同,也必須這麼做,因為這對他人而言非常重要,就像孩子想玩不願意吃飯,但是父母家人必須吃飯一樣。
4)、談判並不意味讓步
談判並不是妥協,也不是讓步,而是最大程度實現自己的利益化,這和輸贏並沒有關係,所以大家不要抗拒,特別是父母和孩子談判時,更是應該保持良好的心態。
5)、用適合孩子的方式談判
父母和孩子交流,要學會站在孩子平等的位置上,不要過多的強迫孩子,如果孩子不喜歡吃青菜,那麼就讓孩子自己選擇想吃什麼蔬菜。
如果孩子不願意吃飯,那麼就嘗試用孩子喜歡的餐具,把食物做成他們喜歡的造型,這樣孩子會更容易接受。
6)、使問題合理化
孩子總是會和父母在一些事情上持有相反的意見,父母説什麼他們都會討價還價,甚至直接拒絕。
此時父母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可以反問孩子想怎麼做?什麼時候做?
7)、讓自己冷靜下來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的情緒也很難控制,這時父母不應繼續在孩子身邊責罵指責他們。
而是應該儘量離開孩子身邊一段時間,等到自己的情緒平復以後再和孩子們溝通,這樣往往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8)、記錄下每個人的解決方案
有時可以通過書面的方式解決家人之間的爭執,這樣相對來説會更加柔和,也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當然這個方法適用於稍大一點的孩子,不僅需要他們有閲讀的能力,同時也對他們的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9)、做最後的發言總結
一般這時的總結都是由父母來做,當然必須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不能偏袒任何一方,如果自己做得不對,要勇於承認,並且聽取孩子的意見。
如果孩子做得不對,也應該接受父母的批評,這樣雙方才能做到互相尊重,讓溝通更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