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户端記者 譚琪欣)人民日報健康客户端記者根據國家藥監局官網以及藥企公告不完全統計發現,僅今年1-5月,就有34個兒童用藥獲批上市,涵蓋兒童罕見病、多發病、急危重症等領域。2019年至今,中國已獲批的兒童用藥數量達192個,且獲批數量逐年遞增,2019-2022年三年間獲批上市的兒童藥數量分別為19個、26個、47個。
5月26日,北京市大興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展兒童用藥安全專項檢查工作。北京大興市場監管圖
中國醫師協會兒科分會小兒血液腫瘤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深圳市兒童醫院兒研所常委副所長馬廉在兒科臨牀工作了多年,親身見證了兒童用藥審評審批政策的紅利釋放,他向記者回憶,此前由於兒童用藥品種、劑型短缺,臨牀上兒童用藥不規範使用現象多見,吃藥靠掰、用量靠猜,大部分説明書中未精準標示兒童用法用量,僅標識“兒童酌減”,為兒童用藥安全帶來很大障礙。
“近年來,隨着國家對兒童用藥問題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不僅兒童專用藥品種增加了,糖漿、口服溶液、噴霧劑等兒童適宜劑型也在持續豐富,兒童適宜劑型少、規格少等問題也進一步得到緩解,這些都是兒童用藥政策利好持續加碼帶來的積極影響。”馬廉表示。
記者梳理發現,自2015年以來,國家有關部委就多次發佈鼓勵兒童藥物研發,加快兒童專用藥優先審批審批的鼓勵政策,之後還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支持開發符合兒童生理特徵的兒童用藥品新品種、劑型和規格;2022年國家藥監局公開徵求《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其中明確提出對批准上市的相關兒童新藥和罕見病新藥分別給予不超過12個月和不超過7年的市場獨佔期限,在引導和激勵兒童用藥方面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未來要進一步引導企業和相關科研機構投入到兒童新藥特別是腫瘤、罕見病領域的兒童新藥研發,需要更多綜合性的長期的支持政策。”馬廉建議,首先在兒童藥的醫保準入和定價體系上應該給予更多的傾斜,將兒童用藥的醫保支付、集採政策列為單獨考慮,允許兒童藥可以有比較長時間的非集採週期,並允許兒童藥小批量特殊劑型可以以一定的溢價進行銷售;其次,在藥品市場準入方面,開通審評審批綠色通道;對於兒童藥企,則可以制定傾斜性税收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