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給娃喂藥太費勁?試試這3個方法,不乖乖配合都難

由 完顏翠琴 發佈於 健康

每個當媽的為了給娃娃吃藥,也是費盡了心思,招數頻出,連哄帶騙,實在不行就來硬的,結果一頓藥喂下來,家長是滿頭大汗,孩子是哭聲震天,至於藥,到底喂進去了幾口,也只有藥知道了。

尤其是下面這些錯誤的喂藥招數,一不小心就會給寶寶帶來傷害。

誤區一:強行灌藥

孩子不吃藥,有的家長會動員全家人來給孩子灌藥。捏鼻子的、用勺子撬嘴巴的,拉胳膊拽腿的,十八般武藝都給用上了。這種做法看着是把藥給喂進去了,但對孩子來説風險可不小,很容易引起嗆咳、呼吸道炎症,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窒息乃至死亡。

另外,被灌藥時孩子會拼命掙扎,在這種抵抗的過程中,家長的心態會越來越慌亂,動作會越來越粗魯,一不小心就會損傷孩子的鼻粘膜、口腔,甚至是造成身體其他部位的損傷。

誤區二:將藥物拌進果汁牛奶中

有些家長為了吸引寶寶喝藥,便把藥物同果汁混合在一起,殊不知,果汁中的酸性物質可使藥物提前分解,不利於胃腸道的吸收,也會稀釋藥性。

還有些家長會把藥物與牛奶混在一起給孩子吃,這樣也會降低藥效,因為牛奶中含有較多的鈣和磷酸鹽,這些物質可與藥物形成難溶性鹽,影響藥效。

誤區三:擅自停藥或加大藥量

很多家長認為,病情好轉就可以停藥了,怕藥吃多了傷害身體。其實針對這種情況,家長們需要做一下區分。

如果寶寶是感冒或腸胃疾病,病情好轉了可以考慮停藥;但是如果服用的是抗生素或者抗病毒藥物,一般都有一個完整的療程,停藥過早很可能會使病情反反覆覆,無法徹底治癒。

另外還有很多家長看到孩子的病情遲遲沒有好轉,就擅自加大藥量或者喂藥的次數,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因為很多藥物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重計算用藥量,超量會給孩子的肝腎造成負擔,導致不可逆的損害。

瞭解了以上用藥誤區,下面我們再來介紹幾個喂藥的小妙招,緩解一下家長們喂藥時崩潰的情緒。

1.儘量選擇方便給寶寶服用的藥物劑型

為了方便孩子口服,建議選擇液體、顆粒製劑。現在市面上也出現了不少橙子味、草莓味的藥物,改善了口感,家長在購買的時候可以優先選擇,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喂藥難的問題。

2.給孩子用專用的喂藥器

很多家長喂藥都是用勺子、小杯子。使用這類器具喂藥,一方面當寶寶強烈反抗時,藥會被弄灑,另一方面很容易嗆到寶寶。其實家長可以給孩子買個喂藥器,這種喂藥器專為寶寶設計,適用於水劑類藥物。

喂藥器使用起來很簡單,家長在用的時候要緩慢,將藥品沿着孩子的嘴角舌根的位置喂入寶寶的口腔裏,讓寶寶少嚐到苦味,這樣就能更順利的把藥喝下去。

3.多鼓勵,營造輕鬆的氛圍

相對大一點的孩子,家長們要用温和的語氣跟寶寶溝通,讓寶寶明白吃了藥病才能好的道理。如可以告訴他:“寶寶現在生病了,肯定覺得不舒服,這是由於身體裏有細菌、病毒,我們需要請藥物來幫忙,這樣才能打敗它,讓自己變得強壯起來。”

當孩子勇敢的把藥“消滅”掉後,父母要給予適當的誇獎和獎勵。

3.不同年齡不同的喂藥方式

對於1歲以內的寶寶,最好使用小滴管喂藥。圍上圍嘴,準備好毛巾,將藥少量擠入,等寶寶咽完後再繼續下一口。

對於2到3歲的孩子,如果不配合主動吃藥,大人可以讓寶寶側坐在大人腿上,一隻胳膊放在大人身後,大人用腿夾住寶寶的雙腿。同時左手固定住寶寶左側胳膊,右手固定住寶寶頭部。在準備好後,另一個大人用長板勺、喂藥器等給孩子喂藥。

對於3歲以上的孩子,一般都能聽懂一些道理了,如果孩子堅決不吃藥,家長可以給孩子講道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孩子明白吃藥的重要性,從心裏接受吃藥這件事情。

喂藥時講究一些方法和技巧,不讓喂藥變成“苦差事”,自己輕鬆,也能讓寶寶少受罪。希望家長們掌握正確的喂藥方式,別讓錯誤的方法在寶寶心裏留下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