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惜朝
生兒容易養兒難,養兒容易教兒難。
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父母。成功的父親母親,都是用汗水和時間換來的。
沒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沒有從來不需要學習的父母。
1、生孩子容易,養孩子很難
有句俗話説得好:不養兒,不知父母恩。
初為父母,看到孩子呱呱墜地,看到孩子又哭又鬧,才知道為人父母的艱辛與不易。
生一個孩子,好像是順理成章的事,可養一個孩子,那是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壓力。
我們常常聽到父母抱怨:
“我家孩子太調皮,把家裏搞得亂七八糟。”
“我家孩子太喜歡討價還價了,才幾歲就這麼不聽話。”
“我家孩子太笨,學個生字都要半天,比不了你家孩子。”
……
面對一天天長大的孩子,父母也一天天愁白了頭,管得太嚴怕孩子叛逆,管得太鬆怕毀了孩子。
可若完全不管,生而不養,就是對孩子最大的不負責。
記得電影《何以為家》中,一個12歲的男孩,決定起訴自己的父母。
“我要起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我。”
自從被生下後,他就生活在漏風漏雨、骯髒破漏的小窩中,就像被生活拋棄的難民一樣。
作為長子,不僅要照顧弟妹,還要掙錢補貼家用,扛着比自己還重的煤氣罐幫街坊換氣。
可即使如此,父母依然沒有停止“造娃”,一再懷孕,一再製造悲劇。
不亂生孩子,是做人的基本素養。
可一旦把孩子生下來,就要負起為人父母的責任。不僅要給他一個温暖幸福的家,還要親自照料他的生活,教導他的成長,做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良師益友。
如何讓孩子擁有更好的人生,是負責任的父母面臨的最大焦慮。
2、父母的焦慮,其實沒必要
在今年年初的跨年演講上,羅振宇公開了一組數據:
2019年1月1日到12月30日,在微信公眾號上,同時有“教育”和“焦慮”兩個關鍵詞的文章,有3470篇,閲讀量超過10萬+的,平均每天將近10篇。
這一屆父母,已經很焦慮了。
因為互聯網,世界變得“很小”。當父母看到了更多的孩子,也會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的差距。
所以,他們願意給孩子花錢,尤其是花在教育上,絕對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焦慮的父母們,平時聊得最多就是給孩子報什麼輔導班。
“聽説6歲前是學外語的第一敏感期,趕快給孩子報班吧。”
“孩子讀三年級了,奧數也該學起來了,將來小升初能夠加分。”
“你們都不給孩子報興趣班嗎?我覺得孩子還是要學點跳舞畫畫。”
……
清華大學心理學教授指出:請中國家長不要再焦慮,因為那本就沒意義。
如果你一味充當孩子的裁判和教練,要孩子怎麼跟你親近?
如果你一味把別人的經驗套在孩子身上,要孩子怎麼健康地成長?
如果你動不動就催促、指責、逼迫孩子,要孩子怎麼心甘情願接受你的教育?
孩子還小,一定要給孩子時間成長,否則揠苗助長只會傷害孩子。
父母的過度焦慮,正在讓自己看不到孩子,只看到眼前的成本和利益。
人總會為了自己的成長而焦慮,可惜成長沒有解藥,只有無止境的高峯。
父母才是真正要學習和改變的人,好的父母總在成長的路上。
3、沒有天生成功的父母,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
有一段時間瞭解演員陶虹,發現她花了10年時間學做一個“好母親”。
陶虹脾氣並不算好,以前經常衝着孩子大吼大叫。一次女兒不小心打翻了牛奶,陶虹立刻吼:“你怎麼回事啊?”
女兒馬上被嚇住了,眼淚噙在眼眶裏卻動都不敢動,僵硬的身體甚至在發抖。
這時候,陶虹才發現自己的態度太嚴厲。她突然害怕,自己以前經常吼叫會不會傷害到女兒,被吼叫的女兒會不會以為自己不能夠犯錯?
後來,陶虹學着控制自己的情緒,無論女兒發生什麼狀況都會冷靜應對。
女兒不想寫作業被爸爸批評,向媽媽求情,陶虹説:“我不偏袒,誰對我就支持誰。”
被説服了的女兒,轉身就回房寫作業。
女兒被同學嘲笑醜,哭着回來跟媽媽撒嬌,陶虹説:“你長得不醜,但也不漂亮,可我告訴你一個特別棒的事情,就是你長得獨一無二,誰都沒辦法複製你。”
在媽媽的鼓勵下,女兒變得越來越自信,甚至勇敢參演電影,登上了大熒幕。
既能給孩子定原則,又能給孩子樹自信,温和而堅定的父母,就是孩子一生最大的福氣。
對於孩子來説,父母是第一任老師,家庭是第一所學校。
他得到了父母怎樣的教育,受到了家庭怎樣的薰陶,都在潛移默化地改變着他的人生模樣。
我們都知道,正能量的家庭會養出樂觀自信的孩子,負能量的家庭會養出愛抱怨的孩子。
父母一定要管住自己的情緒,緩解自己的焦慮,學習育兒的方法,做好孩子的榜樣。
堅持學習的父母,才能給予孩子真正優質的教育。
4、育兒先育己,方能有所得
每個孩子從生下來,最先接受的是家庭教育,受到影響最深的也是家庭教育。
父母的行為,對待生活的方式,和他人、和世界相處的表現,都在不知不覺中改變着孩子。
言傳不如身教,或者説,身教重於言傳。
有句老話説得好:育兒先育己,不然你的付出,99%都是無用的。
沒有不想學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學好的孩子;
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
當務之急,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
曾國藩家族兩百年來長盛不衰,240個子孫後代中無一個敗家子,靠的正是他的家教與家風。
他最為人熟知的一句家訓是: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而且,他自己定下的家訓,一定是他自己執行得最嚴格。
每天早起要打掃庭院,然後讀書練字,平時出門不能坐轎,生活不能奢侈,下田拾柴插禾要親力親為,煮飯做衣不能假手於人。
在曾國藩的帶領和示範下,曾氏家族嚴於律己,勤儉持家,兄友弟恭,代有人才。
好的家風代代相傳,好的父母時時成長。
“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遠比“父母為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很多父母的心願,但孩子需要的教育,不僅僅來自於學校,更來自於家庭。
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和老師,育兒就是育己,所有父母都要謹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