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飯店吃飯的時候,旁邊一桌坐了一對母子,整頓飯吃下來,孩子都非常安靜。但他的母親在旁邊一直説話,不論孩子做什麼,母親都要嘮叨幾句。
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是,當時孩子準備夾一塊紅燒肉吃的時候,媽媽打斷了孩子,表示吃肉不好,要多吃青菜。於是孩子就放下了那塊紅燒肉,準備去夾青菜,但這個時候,這位母親又説只吃菜會缺乏營養。
母親的話令孩子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該去夾青菜還是肉。媽媽在看到孩子這一舉動後,就開始叨叨,説孩子什麼都做不好,於是自己主動給孩子夾肉夾菜。
這一畫面讓大家看了無比唏噓,紛紛感嘆這位母親實在是太嘮叨了,而作為這個母親的孩子,似乎性格也因為母親的嘮叨變得有些內向。
其實像這樣的母子,在我們生活中常會遇到,特別是這麼嘮叨的媽媽。她們可能會覺得自己的嘮叨並沒有什麼錯,因為自己也是為了孩子好,但實際上,被嘮叨長大的孩子和從未被嘮叨過的孩子是有很大區別的。
這兩類媽媽帶大的孩子有什麼區別?其實很多家長非常奇怪,為什麼在嘮叨下長大的孩子和從未被嘮叨過的孩子有區別?這是因為孩子在兩種家庭氛圍下長大,所以會有一定的區別和差異。
1、人際交往上存在差異
在媽媽嘮叨下長大的孩子,通常與他人交往的時候,會表現的比較不自信,不知道該如何與他人進行正常的交流。所以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當中,往往會出現不知道該如何與他人維護關係,如何説話的情況出現。
但是從沒被媽媽嘮叨過的孩子,他們在小的時候就已逐漸形成了自己行為處事的模式,所以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當中,也有自己得心應手的方式。所以這類孩子更加有個人魅力,更受別人的喜歡。
2、性格上存在差異
在媽媽嘮叨下長大的孩子,因為長久受媽媽的主觀影響,性格往往會變得比較內向,也會存在對自我的懷疑,會變得非常懦弱不自信。
但從沒被媽媽嘮叨過的孩子,他們在性格上面,往往是比較大方陽光的。因為從不會有人去幹涉他們的所作所為,所以在性格上面也是偏於外向的。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曾經對此也做過一個實驗,他們選擇了一組植物,每天對其中一棵植物施以讚美,而對另一棵植物施以責罵。一個月之後,每天被讚美的植物長得越來越好,而每天被責罵的植物則發黃枯萎。
3、在個人追求上存在差異
在媽媽嘮叨下長大的孩子,他們在個人追求上,往往沒有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聽取家人的意見。因為從小到大的成長環境,都是受到別人主觀意識影響的。
但是從未被嘮叨長大的孩子,他們對自己的個人追求,更加有自己的想法,因為他們從小就是獨立長大的,更有自己的想法。
為什麼媽媽喜歡對孩子嘮叨?媽媽喜歡對孩子嘮叨,其實也是有原因的,在找到這些原因之後,則會讓媽媽們的嘮叨有所改觀。
1、媽媽的性格原因
有的媽媽之所以非常嘮叨,其實是因為媽媽的性格原因。因為有的女性天生就比較愛説話,特別是在有了自己的家庭後,不管什麼事情,都喜歡和自己的丈夫還有孩子説。
久而久之,媽媽們的這種嘮叨也就逐漸形成了,雖然媽媽們覺得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對於孩子而言,其實是種折磨。
2、媽媽為了孩子好
有的媽媽對孩子非常嘮叨,用她們的話來説,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因為有些媽媽會覺得自家孩子沒有什麼社會經驗,如果不在孩子人生道路上進行指導的話,擔心孩子會走錯路,因此非常嘮叨。
3、以孩子為中心
還有一種媽媽對孩子非常嘮叨的原因,是因為他們以孩子為中心,特別是在中國式的家庭,有的女性在有了孩子之後,就成為了全職媽媽。
她們的日常生活就是以孩子為主,所以在以孩子為中心的這種教育觀點之下,也就自然而然的把所有話都對孩子説了,顯得非常嘮叨。
媽媽該怎樣對孩子比較合適?那麼過於嘮叨的媽媽,對於孩子的成長,自然會有一定影響。媽媽們該如何對待孩子比較合適,不會讓孩子覺得媽媽太過嘮叨呢?
◆要尊重孩子的想法
很多媽媽在孩子上了初高中後,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也就是孩子以前非常聽話,怎麼現在變得一點兒也不聽話?所以她們會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叨叨,希望孩子能夠聽進自己的話。
但是研究人員發現,孩子通常在12歲之後就進入了青春期,那麼在這個階段,其實是他們三觀的再次發育以及塑造,所以會有自己的想法。
他們在面對自己媽媽的要求時,也不再像是在孩童時代那樣了,他們會選擇性的去對待,並非言聽計從。
◆不和孩子換位思考
有的時候,媽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會習慣性的用大人思維來思考孩子的一些事情,這其實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媽媽不妨和孩子進行換位思考,用孩子的方式去思考問題,這樣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彼此間的關係,不會讓孩子覺得太過嘮叨。
◆要抓住重點去説
很多媽媽認為自己既然是孩子的母親,所以什麼事情都要事無鉅細的告訴孩子,但這種方式反而起不到好效果。
媽媽們不妨抓住事情的重點告訴孩子,這樣能讓孩子更好的聽媽媽話,而不是什麼事情都和孩子説。畢竟孩子也不知道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