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腹瀉是一種發生於嬰兒時期較為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醫學上又將其稱為嬰幼兒消化不良。其病症的發生,嚴重的危害到嬰幼兒的健康成長。那麼,臨牀上嬰幼兒腹瀉的症狀特點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嬰幼兒過早、過多地食用大量的澱粉或脂肪類食物,也會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亂,發生腹瀉。此外,夏秋季節,由於細菌、病毒的大量繁殖,食品污染機會增多,氣候突然變化致腹部受涼後腸蠕動增加也可以引起腹瀉。嬰幼兒腹瀉應有哪些症狀?
血水樣便:患兒腹瀉一般常見的是稀便、水樣便、蛋花樣便、黃綠色便或便中有少量黏液。每天患兒腹瀉5次左右。孩子腹瀉時,如果便中帶有血絲或出現血水樣便、膿樣便,每次便量較少,卻坐在便盆不願起來,就有可能是痢疾,或是空腸彎曲性腹瀉或是腸出血性大腸桿菌腹瀉,應立即就醫。
體温升高:嬰幼兒腹瀉的體温反應主要是發燒,且大多是中度發燒(38.5℃左右)。這常見於由大腸桿菌、空腸彎曲菌、痢疾桿菌、沙門氏菌、輪狀病毒、腸道病毒等引起的腹瀉。
發燒可能早於腹瀉或在腹瀉初起。同時,患兒還有不愛玩、不願吃東西、磨人、哭鬧等表現。有些病原體引起的腹瀉不發燒,甚至還略低於正常體温。需要警惕的是,腹瀉時或早於腹瀉出現的高燒,這是細菌毒素中毒的症狀表現,要及時就診。
精神萎靡:一般輕症腹瀉的患兒,是不會出現精神萎靡、嗜睡、抽搐、驚厥、抽風、昏迷等症狀的,一旦出現這其中的某些症狀,尤其是早於腹瀉或腹瀉初起的症狀,應及時就醫。
病理生理:
1、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物代謝障礙因腸道消化功能減低和腸蠕動亢進,營養物的消化和吸收發生障礙。病程中蛋白質的同化減低不多,有的患兒腹瀉很重,仍能消化吸收相當量的蛋白質。脂肪的同化和吸收受影響較大,一般患兒脂肪的呼吸為正常的50~70%;嚴重病例只吸收食入量的20%。恢復期腸蠕動亢時已消失數日至數週後,作脂肪平衡實驗,發現脂肪的同化作用用仍低。碳水化物的吸收也受影響。患兒糖耐量試驗曲線低平,與碳水化物吸收障礙有一定關係。
2、水和電解質紊亂腹瀉導致大量的水和電解質丟失,主要是大量腸液的丟失,產生一系列臨牀症狀。
(1)脱水
脱水原因:①吐瀉使液體丟失量增加。根據北京兒童醫院觀察:較重病例每天從大使丟失液體約30ml/kg,最多者達81mg/kg,比正常增加10倍以上;②食物和液體入量減少,食慾減退,嚴重嘔吐,幾乎等於禁食;③葉瀉丟失鈉、鉀等電解質,使身體保留水分的能力減低;患兒多數發熱,呼吸增憶快,酸中毒時呼吸深快,使不感覺水分損失增多,可高達80mg/kg·d(正常為30mg/kg·d)。有人測量體温每升高1℃,水分丟失增加10~12mg/kg·d。
嬰兒發生腹瀉,相信每一個新媽媽都會很擔心。以上是關於嬰幼兒腹瀉的症狀特點的相關介紹,希望能對您瞭解寶寶的病情有所幫助。專家提示,嬰幼兒腹瀉一旦發生,應立即前往醫院接受治療,查明原因,及時救治才是恢復健康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