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五環外(ID:wuhuanoutside)作者丨順子編輯丨尾火頭圖丨圖蟲創意陳梓錦今年26歲,她皮膚白皙,雙眼皮,淡棕色的頭髮,一個標準的小美女,咧嘴笑時牙齒上的自鎖牙套會微微閃爍。“工作後發覺自己膠原蛋白流失了,嘴就顯得有點凸,想着再正畸一次好了。”陳梓錦笑着説。原來,這已經不是她第一次矯正牙齒了,在陳梓錦高一那年,媽媽就把她帶去了口腔醫院,但那次只是簡單地把牙齒排齊,並沒有拔牙。正畸拔牙時所使用的器械讀完研究生走上工作崗位後,陳梓錦拿着自己攢下的薪水,又動起了正畸的念頭。所以牙齒整齊、沒有咬合問題的她開始了二次正畸之路,但受到疫情的影響,原本預計兩年半能結束的第二次正畸,被拖延了半年。距離她與牙套正式分手,仍有些時日。陳梓錦並不是唯一一個在成年後整牙的女孩,在小紅書搜索“正畸”有24萬條筆記,越來越多的一線都市麗人走上了美牙路。
畢竟,大城市的Linda、Lucy們,或許無法掌控飛漲的房價、衰老的年齡和危機四伏的感情,但中產的精緻範兒是必須狠狠抓住的,必須從頭髮絲兒武裝到後腳跟,容貌內卷已經不斷卷出新的天花板。
時間和金錢堆起來的美牙路
“美牙可是個奢侈品。”提到美牙,陳梓錦就打開了話匣子。身邊的朋友都認為她的正畸後效果不錯,紛紛讓她推薦醫院和醫生,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在這個過程中付出了多少心血。秉着對自己負責的態度,研究生畢業的陳梓錦凡事都習慣事前調研。她先是跑了無數個牙醫診所和醫院,並在小紅書和百度等渠道搜索各種正畸指南;也嘗試通過具體關鍵詞在好大夫在線等網站上搜索相關醫生,不論是知名的還是不知名的,她會先記錄下來,再根據醫生的履歷、論文情況和患者評價等進行橫行對比。好大夫在線的搜索結果最容貌焦慮的時候,她還一度去過整容機構面診。所謂的專業顧問建議她先做個鼻子,再墊個下巴,嘴巴就不顯凸了;但還好理智戰勝了衝動,她最後放棄了這條路。在面診了無數牙科醫生,甚至研究了整個正畸行業後,重新戴上牙套兩年半的陳梓錦也算得到了一個還不錯的結果。也正因如此,陳梓錦直白的説,大齡正畸絕不能衝動。有人聽信小診所打的保票,“我能讓你的牙收回去,還能精確到具體釐米。”但實際上,簡單的正畸並不能改變很多人想解決的口呼吸和頜面問題。正畸是個長期的臨牀治療,效果有限且無法精準估計,陳梓錦在經歷了與多位醫生的溝通及自己的學習才明白了這些道理。與醫生面診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交流環節除了時間和心血外,錢更是沒少花。公立醫院排隊久,私立口腔診所環境和服務好,她就選擇了後者。粗略地計算了一下,從前期到現在,至少支出了三萬五千元以上。先是前期定方案、拍牙片、3D頭部掃描等七七八八的檢查花費了1000元;看完片子後醫生讓她去做個牙周治療,聽到價格是6000元,將近半個月的工資後,她甚至一度想放棄。正畸前的檢查此外,之前做的烤瓷牙因為沾不上託槽,也需要替換樹脂牙,一顆1500元;拔掉4顆四號牙和兩顆智齒,一共1400元。又因為陳梓錦屬於骨性前凸,打了兩顆骨釘花費2000元。大多數正畸人都有的大把票據重頭戲則是在牙套上,她選擇的牙套14000元,不包括後續複診費用和保持器的開支。陳梓錦計算了一下手中厚厚的複診單,兩年多的時間裏,從第一年一個月去一次,到後續一個半月或兩個月去一次,複診費用竟然花費了7000多元。雖然即將卸去牙套,但並不意味着正畸的結束。為了保持效果則需要佩戴保持器,而保持器的價格更是五花八門,100-5000元不等,陳梓錦因為擔心後續反彈選擇在瞭解自己的原治療處購買保持器,即使價格可能也會更高。透明的牙齒保持器“上班這兩年剩下的錢基本都轉手交給口腔醫院了。”陳梓錦無奈地聳聳肩。如果我們粗略的計算一筆賬,假設研究生學歷的陳梓錦初入職場税前月工資一萬兩千元,除去大城市高昂的租房、通勤、餐飲與娛樂等的開銷,每個月能攢下3000元已是不易,正畸費用着實佔據了兩年多來她絕大部分的存款。同時,受到疫情的影響,牙科時而停診,很多正畸人的複診和拆牙套日程也因此而擱置,慕名上海口腔技術的外地人更是深有體會,因疫情耽誤半年以上的患者比比皆是。容貌焦慮裹挾下爆火的美牙生意 “女孩再美,相親時張嘴一排張牙舞爪的大黃牙,瞬間就下頭。”對絕大多數女孩來説,“容貌焦慮”已經不是一個新詞。從A4腰到直角肩,從微笑唇到頭包臉,當下的網絡對“美麗”有一套嚴苛而標準的審美,想要變美的心態變成了女生心頭的一把枷鎖。而這股追美狂潮毫無疑問地也捲到了牙齒上。如果説一部分都市麗人是由於存在口呼吸和咬合等口腔健康問題走上了正畸之路,更多的女孩則如同陳梓錦一般為了讓自己“更美”選擇了正畸。打開小紅書和B站搜索“正畸”、“直面型”、“側臉”和“凸嘴”等相關內容,可以得到數以萬計的結果,且映入眼簾的矯正效果與評價褒貶不一。B站和小紅書搜索結果有人認為“整牙”宛如“換頭”,人生從此自信了起來;也有人避雷正畸失敗,堪稱“毀容式正畸”。不管如何這些筆記和視頻給每個女孩的心底都種下了一個種子,所謂的完美側顏有一個新的名字——直面型側顏。也就是要求你的額頭、嘴唇、下巴都在一條直線上。而達成這種完美側顏的捷徑之一,就是正畸。完美側顏的標準和美扯上了關係,牙科診所的業務自然也愈發火爆。十年前幾千元就能戴上一副牙套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如今的矯正費和複診費動輒上萬。那麼,在三甲專科口腔醫院進行一般性的矯正到底需要花費多少呢?根據B站up主,首醫正畸周博士介紹説,固定矯治法下青少年花費25000元左右,成人由於週期長等影響,花費在35000元左右。如果選擇隱形矯治,進口的隱適美價格在50000元,國產的時代天使則在40000元左右;想要更加追求隱形的話,個性化定製的舌側固定法花費高達80000元以上。而正畸過程中如果不注重口腔健康和咀嚼肌的鍛鍊,還會面臨如:牙齦萎縮、黑三角、牙套臉、牙齒敏感等後遺症,後續牙齒治療及美白等費用也在無形之中掏空了都市麗人們的錢包。小紅書中避免“牙套臉”的鍛鍊教程中國口腔醫療集團(簡稱“中國口腔”)下的温州醫院更驗證了口腔正畸在一線城市有着無限的需求增長潛力。温州醫院雖然僅在温州一隅,但卻為中國口腔貢獻了7成的收益。根據中國口腔今年5月向港交所遞交的招股書來看,温州醫院2021年的收益為7394萬元左右。温州醫院佔比巨大分業務來看,除了口腔醫院必備的綜合治療科收入佔比接近4成外,其次便是牙齒正畸科,收入佔比25%以上。因而僅是温州醫院一家,一年在正畸服務上就可貢獻1848萬元以上的收入。不論是追求美麗的醫美、植髮,還是關乎健康的眼科和口腔,女生在“美”上的醫療需求都可以釋放出無限的商業價值。口腔醫療服務賽道無疑成為了新的風口。正如看病難一樣,公立醫院口腔科的門診天天爆滿,一號難求的現象屢見不鮮。需求決定供給,公立醫院牙科資源的高度稀缺,為民營口腔醫療企業提供了肆意生長的市場。疫情後來複診的火爆情況以國內最大的高端民營口腔醫療服務提供商瑞爾集團為例,其提供普通牙科、正畸和種植牙科及其他業務;從營收結構與成本結構角度來看,2021財年,正畸營收佔比為22.6%,着實為一項重要業務。雖然口腔醫療賽道的服務和產品收費貴,在外人眼中是“暴利行業”,其實其整體盈利水平並不高。瑞爾集團在2021年財務報告期內,業務所需原材料與耗材成本僅為20.2%。理應是極高毛利的口腔服務,現實情況卻是患者消費高、醫院難掙錢;其市場規模和營收連年增長,淨利潤則連年虧損。據衞生部統計數據顯示,口腔醫院的平均利潤率是11.3%,排在美容醫院、耳鼻喉科醫院和眼科醫院之後。瑞爾集團淨利潤連年虧損所以,利潤到底被誰賺走了?答案是:行業上游,生產義齒(假牙)、矯治器等的企業。如果我們去牙科醫院諮詢,便會經常會聽到醫生推薦時代天使這一品牌,即為國產版隱適美。該公司登陸港股市場後,最高市值超過800億港元,盈利能力超羣。時代天使矯正器原來,目前在“牙醫薪酬戰”的影響下,高額的診療成本和人力成本,已然成為多數口腔服務企業支出的大頭。資本湧入美牙生意
一口牙,可以養活多少上市公司?
一方面伴隨着中國人的消費升級和口腔護理意識增加,另一方面不得不服美役的女孩們對牙齒美容追求越來越高,中國對口腔醫療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中國口腔醫療服務的市場規模由2015年的人民幣757億元增加至2020年的人民幣119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9.6%。
儘管受疫情影響,2020年市場規模略有下降,但預期市場規模將按年複合增長率19.9%繼續增長,於2025年達到人民幣2998億元。
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商人逐利,資本總能最敏鋭地嗅到金錢的味道。自2010年起,大量的資本湧入口腔服務市場,國內的口腔醫療機構呈現井噴式增長。以通策醫療、拜博口腔、美維口腔為代表的口腔醫院連鎖品牌,已擁有超過100家連鎖店鋪。2022年,受到整個中國創投市場募資不順和投資放緩的影響,口腔資本市場也趨於沉寂,今年國內還沒有牙科連鎖獲得資本青睞。但消費者對口腔問題的重視率不斷提升,未來口腔服務將成為高頻消費的趨勢已是不爭的事實。口腔疾病及口腔美容的劃分(來源:智研諮詢整理)很多人由於兒時家長未對口腔健康給予足夠的關注,或是像陳梓錦一樣對過往矯正效果不滿意,可能會選擇在成年後甚至通過上班賺的第一筆錢進行正畸來自己更完美。正畸過程的結束也並不意味着美牙路的順利終結,對於口腔的關注提升將促進在牙齒美白、洗牙、牙齒貼片等醫療美容上的消費。而這些都市麗人成為一個個家庭中的母親角色後,也會更加關注孩子的口腔健康,進行及早的干預與治療。畢竟,陳梓錦們是最懂“牙齒朝聖路”的人。 容貌內捲到何時 漫漫美役路回顧歷史,無論中西方,女性都為了“美”付出了健康、金錢甚至是生命的代價,為了追求小蠻腰,歐洲有擠壓內臟的束腰,中國也有“宮中多餓死”的奇聞;為了美白,往臉上塗鉛粉,敷水銀;更不用提臭名昭著的“三寸金蓮”。這些過往對如今的我們來説,似乎荒誕到極點,但女性被迫的服美役卻從未停止。越來越多關於“美”的標準被制定,每一個身體器官都有了標準的樣子,甚至變成了抖音和小紅書上的挑戰賽,而女生們只能疲於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這場永無止境的變美漫漫路之中。當消費主義裹挾着容貌焦慮在社交網絡上鋪天蓋地席捲而來,沒有哪個女性能僥倖逃脱,根植在心裏的自卑和不安感是我們這個社會被塑造成的樣子。而這場勞心勞力還傷財的服美役,卻是資本最好的肥料。*文中均為化名找靠譜商機,關注創業邦視頻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