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起“熊”孩子,每個朋友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兩個。
但如果自己家裏有個“熊”孩子,可以説是令每一個家長都感到非常頭疼的事情,畢竟熊孩子的破壞力,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同事小王家的孩子就是典型的“熊”孩子,前段時間單位聚餐,就讓大家見識到了他家孩子的破壞力。
當時聚餐選擇的地點是個火鍋店,因為大家想着帶孩子,又能吃到各自喜歡的食物,因此火鍋絕對是個最佳選擇。
原本一切都在非常順利的推進,幾個小孩也玩的特別開心,正當大家以為這頓聚餐能夠圓滿結束時,小王孩子卻展現出了“熊”孩子的特性,做了一件令大家始料未及的事情。
這個孩子趁着大家不注意,竟然朝着隔壁桌的火鍋吐了口水,這可讓隔壁桌惱羞成怒。
於是大家因為熊孩子的舉動,多付了一單的錢,而且也和隔壁桌屢屢道歉,使得原本開心的心情,頓時低到了谷底。
但小王卻不以為然,認為自家孩子不過調皮了點,而且吃的是火鍋,即使吐了口水,也沒必要幫別人買單,所以小王的態度,也讓大家非常無奈。
其實小王的這一反應,是很多“熊”孩子家長所共有的,甚至有些熊孩子的家長,並不認為自己的小孩是熊孩子,才會有這樣的行為出現。那麼熊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究竟會有哪些表現呢?下面就帶各位不太瞭解的家長們,進行具體的解答。
01
“熊”孩子都有哪些表現?
很多做家長的,在看待自己孩子的時候,往往會習慣性美化,所以當自家孩子是個熊孩子的時候,家長也不一定能看得出來,甚至只是覺得孩子不過是頑皮了一點,怎麼能被認為是熊孩子呢?
但如果家裏的孩子,有以下這幾個表現的時候,家長們就需要引起注意了,因為孩子很有可能是個熊孩子。
1)在外人面前非常沒有禮貌
有些小孩在外面的時候,對他人非常沒有禮貌,就像小王家的孩子一樣,對着別人的火鍋吐口水,把自己的“熊”當作好玩。
還有的孩子和父母去別人家做客,看到感興趣的東西就想要玩,甚至還想要把東西帶回家,完全不顧及是不是自己的。
如果孩子有這種表現的時候,那麼大概率就是個熊孩子,家長需要引起注意。
因為熊孩子的一大表現,就是在外的時候,常常看不清自己所處的位置,總是以自己為中心,對外人非常沒有禮貌,甚至具有極強的破壞性。
2)習慣性的要挾父母
大家在逛商城或者超市的時候,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形,孩子在某一個東西面前死活不走,甚至還撒潑打滾,要挾家長給自己買,這其實就是熊孩子的表現。
在網絡上也有類似的案例,一些孩子在電梯口躺下撒潑,家長就在旁邊遠遠地看着。當時就有網友評論,這個孩子絕對是個熊孩子,所以家長一定要好好管管,不然今後一定有人幫忙管。
3)對家長非常不尊重
有的小孩在外,可能還不是特別的過分,但是在家裏就是個小霸王。可能父母無論説什麼,孩子都不會聽,甚至還會動手去打家長。
這種表現在隔代關係裏面,往往更加嚴重,特別是對孩子比較溺愛的老人,受到孩子的不尊重概率,也會更高一些。如
果出現了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引起注意,因為自己正在培養一個“熊”孩子。
02
“熊孩子”為什麼“熊”?
可能有的家長會提出這樣的疑問,明明自己是正常教育孩子的,但為什麼自家孩子會變成“熊”孩子呢?
這其實和多種原因有關係,因為有的原因和家長教育有關係,有的和孩子自身有關係,下面就帶各位家長具體的瞭解一下。
①
父母對孩子的過分溺愛
很多孩子之所以非常“熊”,其實和父母對他們的溺愛脱不了干係。因為現在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小孩,所以家長把孩子當成掌中寶,竭盡所能的對他們好,這就使得孩子變得越來越被寵溺,甚至變得無法無天。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絕大多數熊孩子,其實都出自獨生子女家庭,或者是家裏最被寵愛的那個小孩,這和家長的溺愛是脱不了干係的。
②
孩子的叛逆心理
有的時候,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於嚴格,也會讓孩子變成一個“熊”孩子。
兒童教育學博士陳逸梅認為:家長對於孩子的過分要求,有的時候會讓孩子產生牴觸心理,從而變成家長希望的反面樣子。
而望子成龍是很多家長都希望的,但如果過分期望,反而會給孩子過多壓力。
甚至有的孩子會覺得,反正自己達不到父母想要的樣子,那還不如破罐子破摔,做個“熊”孩子,這樣往往更加輕鬆。
所以,在這種叛逆心理的驅使下,很多原本乖乖的孩子,因為父母的各種要求,反而變成了大家厭惡的熊孩子。
所以,在發現自家孩子變“熊”後,父母也要從自己的身上找找原因,看看是不是因為自己教育太嚴厲導致的。
③
對自己的情緒控制力弱
很多孩子之所以會表現得非常“熊”,其實和他們情緒的控制力有關。因為很多孩子雖然所處的環境非常好,自己也很聽家長老師的教誨,但是對於自己情緒的掌控力卻很弱。
因此在遇到讓自己感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就會表現出熊孩子的模樣。比如有的孩子平時是個乖寶寶的樣子,但是遇到自己喜歡的事物,卻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也許就會因為情緒控制不住,化身為熊孩子。
鄰居家的小孩就是這樣,平日裏是個人見人愛的乖寶寶,但有的時候,卻能看到這個孩子在家門口撒潑打滾。
之所以有這個表現,還是因為對自己的情緒控制力太差,在受到了一點挫折或者波動時,就會通過這些令他人討厭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需求或者宣泄自己的情緒。
03
如何避免自家孩子成為熊孩子?
當孩子成為別人口中的“熊”孩子時,想必每個家長都不好受,因為這是對自家孩子的不肯定。
所以,如何避免自家孩子,成為別人口中的熊孩子,就成為了育兒過程當中,家長必須要考慮的問題,那麼怎樣做可以避免呢?
✔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及時糾正
想要自家孩子,成為別人的示範孩子,而不是熊孩子,那就需要對孩子的日常行為進行糾正。
要知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他們可能會因為自己理解出現了偏差,從而做錯一些事情,或者成為別人眼中的“熊”孩子。
但是家長對其行為的糾正,卻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這一行為,可能存在問題,或者會給他人帶來麻煩。
但是家長在給孩子行為糾正的時候,也是要注意場合的。有的家長在看到孩子的表現非常不好時,就會當着眾人的面,對孩子進行責罵。
這非但起不到糾正孩子錯誤行為的目的,還會使孩子出現逆反心理等情況,所以家長要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
✔
家長可以和孩子設立獎懲措施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沒有完善的獎懲制度,或者非常隨性。可能在自己心情比較好的情況下,孩子即使犯了大錯,也不會多説什麼,但如果在自己心情不太好的情況下,孩子即使有一點點小問題,也能挑出很多刺。
這也使得很多孩子成為了熊孩子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太清楚家長的脾氣了。所以,他們在家長心情好的時候,就化身為令人討厭的熊孩子,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讓家長滿足自己要求。
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如果可以設立一些獎懲措施,其實能在一定程度上,規避孩子的許多不良行為。
比如:有的孩子,天生性格比較執拗,那麼通過這種方式,往往能讓他們明白,想要獲得獎勵,必須得怎樣去做才可以。
✔
父母多給予孩子陪伴與示範
現在很多年輕父母給與孩子的陪伴非常少,甚至在一整天的時間裏,只有晚上短短數小時的陪伴時間,其他時間都要忙於工作。這就使得很多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與教育,他們可能會因為這樣,從而缺少正確的示範。
要知道孩子在出生後,就如同一張白紙,父母的示範,就相當於讓孩子對自己這張白紙進行描紅。
所以,家長的陪伴,以及對孩子正確的行為示範,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讓他們明白什麼才是正確的行為?什麼又是錯誤的行為?
“熊”孩子的出現,是家長都不願意遇到的事情,畢竟誰都喜歡聽話乖巧的孩子。
但如果自家孩子已經成為了令人討厭的“熊”孩子,那麼家長的補救措施非常重要,一定要找到導致孩子成為“熊”孩子的原因是什麼,這樣才能從原點出發,對孩子“熊”的表現進行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