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不服管教嗎?那是因為你沒做好4件事,看完就明白了

孩子生下來就像一個容器,方方面面都需要父母去塑造,用父母的思想去填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需要不斷摸索學習,所以這個過程中父母需要不斷審視自己的方法,才能讓孩子不走彎路。

大多數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管教方法,能使孩子不犯同一個錯誤。但很多時候,卻沒有達到我們預期的效果,這是因為我們在教育孩子時常常會忽略一些細節問題。

管教孩子,家長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孩子總是不服管教嗎?那是因為你沒做好4件事,看完就明白了

1、大人團結統一,分歧私下解決

當父母的教育理念出現很大的差異時,會讓孩子茫然不知所措。媽媽允許他這樣做,爸爸卻不讓他這樣做,到底該聽誰的呢?爸爸正確,還是媽媽正確呢?

父母的教育理念不一致,都按照自己的喜好來教育孩子,容易讓孩子“鑽空子”,成為“兩面派”,學會“見風使舵”。

最重要的,孩子看到爸媽因為自己的事情吵架,內心會惶恐不安,甚至會覺得是自己的原因導致了爸媽的吵架,自己是家中不快樂的來源,從而產生自責、恐懼、焦慮,甚至自卑的情緒。

父母在跟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兩個人意見要一致,即使一方強烈反對另一方的某些觀點,孩子在場時也應作出暫時讓步,等過後再討論。

孩子總是不服管教嗎?那是因為你沒做好4件事,看完就明白了

2、管教孩子注意場合

一些家長喜歡當眾教育孩子,這種做法其實是不太妥當的。在人潮洶湧的公眾場合中,希望家長能給孩子留下顏面,請好好保護他的尊嚴。

即使是孩子,也希望自己能在大庭廣眾下維持良好形象。大人要將心比心,誰不是從孩子成長為大人的呢?試想自己的孩童時期,是不是也十分反感父母的當眾責罵行為。

在公共場合不要去責罵孩子,對孩子也要換位思考,保護孩子的尊嚴。

如果為了面子訓斥孩子的話,弄得所有在場的人都不知所措不説,還失去了教孩子正確面對錯誤,處理錯誤,負起責任的機會,更重要的是:把孩子和父母的距離拉遠了。

孩子總是不服管教嗎?那是因為你沒做好4件事,看完就明白了

3、管教孩子最好的時機,是孩子犯錯的時候

從小到大,我們每個人不知會犯多少錯,但卻很少人懂得如何利用“錯誤”,相反,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是“為犯錯而羞愧!”

於是,孩子在我們的教育下也慢慢對“犯錯”感到不齒,他們不敢面對錯誤,久而久之,雖然錯誤不多,但也沒什麼進步,因為他錯過了最重要的歷練機會:在錯誤中不斷成長!

孩子犯錯是不可避免的,當父母把犯錯當做一個學習機會,而不是什麼壞事時,他為錯誤承擔責任就變的容易多了。

孩子出錯,是孩子學習成長的最佳時機。希望孩子多出錯,希望父母能夠引領孩子在出錯中積累經驗,培養擔當的好品質。

孩子總是不服管教嗎?那是因為你沒做好4件事,看完就明白了

4、管教孩子,注意你的語氣

成功的家教與父母的言語表達息息相關。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説話的語氣,將對孩子的情商、智商、氣質、修養產生深刻的影響。

經常性的大聲吼叫,對親子關係影響很差,會造成以後孩子對他人的不信任感。小的時候被經常驚嚇,大了會走兩個極端,一個是非常膽小怕事,一個是情緒變化會非常大。

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語氣,讓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亂丟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這麼説:“寶貝,玩具亂丟,多不好的習慣啊,你跟媽媽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嗎?”千萬不要用命令的語氣:“你怎麼搞的,玩具亂丟,快點去收拾好!”否則,孩子聽你責備,心裏就會產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開心的。

孩子總是不服管教嗎?那是因為你沒做好4件事,看完就明白了

沒有人生來就會為人父母,或是為人子女。就像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對女兒説的那樣“我第一次做你的母親,你第一次做我的女兒,讓我們彼此關照,共同成長”。所以,別對孩子也別對自己太過苛求,不妨放寬心態,和孩子攜手一起成長。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對你有一點啓發。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11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總是不服管教嗎?那是因為你沒做好4件事,看完就明白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