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羣裏有個寶媽最近很煩,抱怨説自家寶貝兒太磨人,這些日子只能站起來抱着他滿屋子走,一停下來就鬧,不讓坐着,都快累死了。
好不容易抱着走一段時間哄睡了,剛放到牀上立刻又醒,開始大哭,又是一個循環。
於是,家裏的幾個大人只能輪流抱着他,一天到晚胳膊酸得不行,尤其公公婆婆年紀大,累得腰疼病犯了。
一説起自家的磨人精,寶媽們有好多槽要吐,似乎每人家裏都有這麼一個只能抱着走,不能坐下或躺下的“小麻煩”。
寶寶喜歡被抱着到處走,大人一坐下就哭鬧,到底是怎麼回事?
寶寶喜歡被抱着走是正常情況,無需擔憂
育兒專家對這類問題有個很有趣的解釋,大致內容如下:
嬰兒這樣的習慣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那時的人類還未脱離矇昧,自然中有很多危險,母親是他的保護者,能給他最大程度的安全,在母親的移動中嬰兒會保持安靜,以免引起敵人的注意。
這個解釋令人耳目一新,但他所説的是正確的嗎?查了很多資料發現確實有相關研究。
科學家對十二個健康的嬰兒進行調查研究,分比測量了他們在三種情況下的心率:獨自在嬰兒牀中,被大人抱着坐,被大人抱着走。
結果證明,寶寶在大人的懷裏跟着到走動時,心跳更加舒緩。且同樣的反應不僅是人類,在其它的哺乳動物中也有出現。
這樣想想,似乎寶寶煩人的背後還有那麼一絲暖心,瞭解原因後可別嫌煩啦~
科學家們對寶寶被抱着走更安心的習慣成因,有如下推測:
1、缺乏安全感
寶寶還未出生時,在子宮內被暖暖的羊水包裹,聽着媽媽的心跳聲,感受着媽媽走動時羊水的輕微晃動,滿滿都是安心的感覺。
出生後,他也會對這樣的環境有依賴感,更能感到平和。
日本科學家曾觀測過六個月內的寶寶心率,發現當他被媽媽抱在懷裏四處走動時,心率很平緩,但一坐下哭鬧起來,心率就開始迅速上升。
小貼士:
家長要多多陪伴,看着寶寶的雙眼與之互動,能增加安全感。
給寶寶裹上襁褓,但不要太緊,稍微留一點活動的空間,可以重新找回在子宮裏的安全感。
2、對新奇事物的好奇
嬰兒發育到一定月齡後,視力發育更完善,周邊的環境會對他產生更強的吸引力。這時的寶寶更喜歡被豎着抱而不是橫抱,因為這個姿勢能看到周圍更多的事物。
小貼士:
多帶寶寶觀察世界吧,不要嫌麻煩,天氣好的話用嬰兒車帶他出去轉轉。
3、大人過度關注
當寶寶開始哭,心疼的家長肯定會第一時間抱起來哄,漸漸的就讓寶寶養成了習慣,只要一哭就能有人抱。
小貼士:
從科學的角度上還是建議少抱,小孩子的骨骼太軟,多躺少抱更有利發育。
4、身體不舒服
通常來説也分為好幾種情況,寶媽們可對號入座。
腹部不舒服:
腹脹氣、腸絞痛等是新生兒常會出現的身體問題,抱着能讓腹部得到一定擠壓,排出一些氣體,感到好受些。
若寶寶出現腹部不適,那麼抱一抱也是應該的,但緩解後就要及時把他放下來。
有點冷了:
若穿得太少或者感到冷了,寶寶就會要求媽媽或爸爸抱,成年人的體温在37度左右,足以温暖孩子。
針對這類情況,應該怎麼辦?
1、飛機抱
如果發現寶寶存在腸胃脹氣的情況,飛機抱是很好的方式。
讓寶寶俯卧在大人的手臂上,能幫助排氣,但需要有一定的臂力,最好由力氣較大的寶爸進行。
寶寶的體重雖然有限,但他會鬧啊,力氣小的人可抱不了多久。
2、做被動操或按摩
家長可以學學撫觸、按摩以及被動操的知識,平時寶寶心情好時帶着做一做,這樣有利於各器官的發育,也可以緩解腹脹氣。
當寶寶身體感覺舒服,心情也會放鬆下來,自然不會哭鬧了。
3、播放白噪音
白噪音能在一定程度上安撫寶寶的情緒,但一般只適用於3個月以下的寶寶,如果仍然緊張不安,要換其他的安撫方式。
4、睡着後讓先側卧再仰卧
側卧比仰卧更能讓寶寶有安心的感覺,因為這樣的睡姿,能讓他找回未出生時在母體內蜷縮的感覺。
家長可以在寶寶後背輕撫,使其儘快入睡,待其睡熟後再調整睡姿。
媛媽寄語:
當寶寶哭時不要急於抱起,先觀察他是否有其它需求,如尿了、餓了、痛了等等。解決了孩子的需求,再看情況決定是否要抱起來。
若孩子已經養成隨時要抱的習慣,可以慢慢改善,先從靜止不動開始,縮短抱的時間,到最後不用抱也能保持安靜。
這樣過一段時間之後,寶寶慢慢就會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