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萬萬沒想到,刮個痧竟然還能骨折!”張阿姨感慨道。幾日前,張阿姨如往常一般前往養生館進行刮痧,但這次,張阿姨刮痧回到家後,卻出現胸口發悶、疼痛等症狀。經檢查,醫生稱其是因絕經後骨質疏鬆,加之曾經受過肋骨外傷導致的肋骨骨折。
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婦產醫院婦科主任醫師張穎認為,張阿姨之所以發生骨折,主要原因還是歸咎於絕經後骨質疏鬆。
我國絕經後骨質疏鬆患病率超40%
“絕經後骨質疏鬆是由於雌性激素缺乏導致的骨量降低,以及骨組織微結構破壞的代謝性骨病,易導致患者出現脆性骨折,屬於原發性骨質疏鬆的一種。”張穎介紹,全球約有超過2億的骨質疏鬆患者,骨質疏鬆症已躍居全球第7大常見病。最新研究表明,在中國,絕經後骨質疏鬆的患病率約為40.1%。
張穎指出,該病最主要的病因是絕經或卵巢手術導致雌激素缺乏,破骨細胞骨吸收功能增強,超過成骨細胞骨形成能力,骨轉換增強,從而導致骨量減少,出現骨質疏鬆。年齡、鈣和維生素D攝入不足、脆性骨折既往史、藥物使用史、家族史以及長期吸煙等皆為絕經後骨質疏鬆的危險因素。
該病按嚴重程度不同,可分為骨量減少、骨質疏鬆和嚴重骨質疏鬆(伴發骨折)。“多數患者在早期沒有明顯的臨牀表現,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慢性疼痛和乏力,但無特徵性。最常見的症狀是無原因的雙側腰背疼痛,最嚴重的症狀則是錐體或髖部骨折。”張穎説。
可藥物治療+調節生活方式
絕經後骨質疏鬆主要通過藥物治療以及調節生活方式等手段,進行促進骨形成或抗骨吸收的治療。“由於這是一種慢性全身性代謝性骨病,需要長期或終身治療。”張穎建議,在膳食中攝入鈣不足的情況下,應及時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可減緩骨丟失,改善骨礦化,應結合抗骨質疏鬆藥物,同時應用非甾體抗炎藥,如阿司匹林、吲哚美欣或塞來昔布等,有助於緩解疼痛。
除了積極配合抗骨質疏鬆藥物治療外,絕經後骨質疏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對飲食、生活方式、生化環境等進行全方位管理,定期前往醫院複查,密切關注病情變化,避免脆性骨折及其併發症的出現。張穎提醒,絕經後骨質疏鬆患者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改善飲食習慣
注意從膳食中獲取足夠的鈣和維生素D,牛奶和奶製品是最好的來源,蝦皮、豆類、綠色蔬菜也是較好的來源;應避免高鹽飲食,避免攝入過多咖啡因,咖啡、茶、可樂等都是含咖啡因的飲品。
規律鍛鍊
可制訂運動計劃,每天暴露在陽光下20分鐘就可以產生足夠的維生素D,運動還會讓骨骼和肌肉變得強壯,建議每週做3-4次負重運動,如慢跑、乒乓球、跳舞等,均可提高骨峯值,但同時要注意避免過度鍛鍊。
避免摔倒
房間和樓梯應避免光線昏暗;衞生間注意清潔,避免濕滑;清理房間內和樓梯上不要的雜物等,儘量避免骨質疏鬆患者摔倒的可能,以免發生骨折。
用藥注意不良反應
抗骨質疏鬆藥物具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患者需注意不良反應,若出現下顎骨疼痛、食道潰瘍、心跳過速等症狀,應及時停藥,立即就醫。
定期複查
治療後1個月,應進行復查,告知醫生藥物的使用情況,是否有不良反應;治療後3個月、6個月,進行骨形成指標和骨吸收指標複查,觀察骨轉換情況是否改善;治療後1年監測骨密度,調整治療方案,穩定後可兩年複查一次。運用性激素替代治療的患者應定期監測子宮及乳腺情況。
新京報記者 張兆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