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以翔去世1年後,好友也猝死在他墓地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2月5日訊 據健康時報消息 2019年11月27日,中國台灣演員高以翔在錄製某綜藝節目時意外猝死。
高以翔在很多演員和粉絲眼裏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演員,正當壯年卻已這樣的方式離開這個世界,許多人到如今還無法釋懷。
然而世事無常,據台灣媒體報道,高以翔的好朋友、台灣知名音樂製作人呂曉棟在2020年11月26日,高以翔去世一週年,去祭奠他時,突發意外猝死在了墓園中。
同樣是因為心臟疾病猝死,享年63歲。
有相關知情人透露,呂曉棟的妻子也是高以翔粉絲,這次呂曉棟是代替他妻子去祭奠。呂曉棟在生前就有心臟方面的病歷,最近他自己經常會覺得自己累,身體不舒服等症狀。卻沒想到會在祭拜朋友的時間裏,突發猝死去世。
醫生解剖了5000多例猝死者發現:猝死的人都有這些規律!
2020年4月《中國急救醫學》期刊上刊登的一篇研究《我國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徵分析》,通過研究分析5516例猝死者的屍體解剖特點,發現了猝死裏藏着這些規律!
1. 一半多猝死者“太激動”和“太勞累”
該研究發現,猝死的誘因為 情緒激動(26%)、勞累(25%)、血容量改變(8.95%),其次為飲酒、過飽、輕微損傷等。
2. “心源性猝死”是首要原因
猝死發生的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57.76%),第二位肺源性猝死(21.63%),之後是腦源性猝死(9.21%)。
3. 發生猝死前,往往伴有以下的症狀體徵
猝死中有症狀體徵的人,最常表現為突然發作(20.10%)、休息睡眠中(16.71%),其次為嘔吐(7.49%)、呼吸困難、胸悶出汗、頭暈、胸痛、腹痛、抽搐、頭痛、心悸、咳嗽、意識障礙等。
4. 猝死的患者中,患有慢性疾病
有既往史者中,高血壓最常見(37.95%)、心臟病(30.02%)、糖尿病(23.79%)。其次為發育不良、高血脂、腫瘤、感染、甲亢等。
5. 30歲~63歲是心源性猝死的高發年齡段
30歲~63歲的中年人,是心源性猝死的高發年齡段。
兩個猝死高發時段:
冬季 和 深夜!
猝死也有高發時段!按照一年來看,冬季是猝死高發期!
首都體育學院運動生理專家閆守扶教授在接受北京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冬季是猝死的高發季節,因為冬季天氣驟冷、人體基礎狀況較低、血管彈性較差、血壓易於驟然升高、室內外温差過大等,都極容易引發心源性猝死。
按照一天來看,深夜是高發期!
北京朝陽醫院心臟中心主任醫師楊新春在2013年5月16日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有調查顯示40%的心臟驟停發生在睡眠狀態下或沒有旁人在的時候。也就是説猝死容易在半夜偷襲!
若把一天24個小時分成四個時段,每6個小時一個階段。相比較而言,凌晨的6個小時(午夜12點至凌晨6點)易發生心臟性猝死和高血壓危象。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郭繼鴻在2013年5月16日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解釋 ,對人體來説,白天交感神經“上白班”,晚上迷走神經“上夜班”,而凌晨正好是兩種神經“交接班”的時候,此時迷走神經經過一晚上夜班盡顯疲憊,而新來接班的交感神經處於高度興奮的狀態。交感神經興奮會導致心跳加快、心肌收縮力增強、異位節律等,從而可能誘發各種心律失常、Brugada綜合徵(一種遺傳性心肌病)等多種心血管事件甚至猝死。③
黃金4分鐘,
這個救命方法一定要懂!
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馬涵英在2015年7月20日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提醒,心臟性猝死是分四個階段的,即前驅期、終末事件期、心臟驟停和生物學死亡。④
心臟驟停發生後4~6分鐘內會發生不可逆的腦損害,如果沒有獲得及時的心肺復甦搶救,或搶救失敗,最終會導致生物學死亡。所以,把握住黃金4分鐘是心臟性猝死急救的關鍵。
而心肺復甦等急救常識卻可以在關鍵時刻挽救這些珍貴的生命,所以救回一條命,人人都可以,前提是你要掌握急救常識。
北京急救中心資深專家賈大成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詳細講解如何進行正確心肺復甦方法。
因此,搶救要抓緊這段“黃金時間”!除了心肺復甦,也要第一時間撥打120,將患者送醫院,才能夠真正跑贏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