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寶爸不要小看寶寶打人,這個問題可大可小,這樣教育寶寶受益很多

由 嶽洪秀 發佈於 健康

寶寶在9個月左右的時候,因為自己的手可以做很多的動作,這個時候就會有一個很大的突破就是會用自己的手去拍打別人,因為這樣的體驗是之前沒有過的,寶寶也會因為打人這個小動作而開心半天。有時候家庭成員在抱起寶寶之後,寶寶無意識地打了一下家人,家裏人還會去誇獎寶寶學會了新本領了。這個做法其實是不對的,這會給寶寶的心理得到不好的暗示,家裏人也因為這個誇獎而無形中鼓勵了寶寶打人的行為。

依稀的記得在我家寶寶出現這個現象的時候,家裏寶媽是和寶寶講道理,告訴她不可以用自己的小手去拍打別人的臉或者其他部位的,但是小傢伙因為沒能理解寶媽説的啥,在之後我去抱她的時候又動了手,被寶媽看到了之後,寶媽也用去打她一下的教育方式,讓寶寶知道了這個行為是不對的,是會讓別人有疼痛的感覺的。

在那之後我家小傢伙,就再也沒有出現過動手打人的情況了。其實寶寶的這個動手的行為,在小的時候還看不出什麼問題和原因,但是這個時候的寶寶會有一種試探的心理,去看待我們帶人對他們做了這件事情以後的反應。

如果家長反對制止,寶寶就會知道自己的這個行為是不對的,那麼在以後對於這樣的行為就不會再去做了。如果家長在寶寶動手以後,還去誇獎他,這個時候寶寶就會覺得這個行為是可以做得,家裏人會因為他的這個行為而感到高興。一旦寶寶有了這樣的認知以後,寶媽寶爸再去更改寶寶的行為時,寶寶就會用大哭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當然了寶寶的動手行為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們在每天的學習中,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地掌握了新的能力,再遇到寶寶不知道或者不熟悉的事物時,或者是因為學習一項新的技能時而沒有足夠的掌握好,這讓他的心理產生了一種不好的挫敗感,而這樣的負面情緒是需要一個發泄的出口來宣泄。

如果寶寶這時候可以很好地表達自己的心情,他會通過説話來向大人尋求幫助。但是如果寶寶不會説話,或者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心情時,寶寶就會想通過自己的拳頭來代替語言,讓身邊的家人注意到自己的行為,從而想要得到幫助。而在這個時候寶寶也不會意識到他的動手會給別人造成傷害,從而對自身的約束和自制能力沒有很好的判斷。

這時候身為寶爸的我們就不可以忽視寶寶的這個行為,不能認為寶寶小,長大了再去教育才能學會改正。也不要用激烈的情緒去指責自家的孩子。當然了更不能像我家寶媽那樣,通過讓寶寶疼痛而制止寶寶這個行為。

我們寶爸應該回憶或者觀察寶寶為什麼會出現打人這個現象,在找到原因之後,才可以想到對應的解決辦法。如果家裏寶寶會經常的打人,那麼我們就更加不可以掉以輕心了。寶寶在小的時候大人沒有得到制止,到了長大以後再去制止糾正,就會更加的不容易。這時候不僅僅需要寶爸的態度了,同時寶媽的情緒和態度也是非常的重要的。在寶寶平靜之後,一定要想辦法讓寶寶知道打人是不對也是不好的行為。

這樣寶寶才能夠知道知道自己的行為,會給別人帶來不好的影響或者傷害。每當寶寶如果出現打人的現象發生時,我們寶爸可以通過懲罰來讓寶寶知道自己的錯誤,不要出現有時候默許,又有時候懲罰,這樣的教育會讓寶寶不能明白自己的行為到底是對是錯,有時候就會讓寶寶持續的犯錯。但是在體罰過後,也一定要讓寶寶知道即使他犯了錯誤,但是在接受了懲罰以後爸爸媽媽還是依舊喜歡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