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豆腐、南豆腐、內酯豆腐各有“專長”,這樣選才對…
豆腐真的是樣“寶藏食材”:
它含有豐富的優質植物蛋白,想要補充蛋白質又不想吃大葷,炒一盤豆腐剛剛好;
天熱火氣旺,想要清火生津,來一道涼拌豆腐很是合適;
不僅如此,還有研究發現,常吃豆腐對於預防心臟病也有好處……
每週吃豆腐
心臟病風險降低18%
一項發表在國際頂級心血管病學雜誌《Circulation(循環)》上的研究表明,常吃豆腐這類富含異黃酮的食物,對冠心病有一定預防作用,尤其是年輕女士及絕經後未補充激素的女士,受益更為明顯。
美國哈佛醫學院附屬布萊根婦女醫院所開展的另一項研究同樣發現,與幾乎不吃豆腐的人相比,平均每週至少吃1次豆腐(150克以上)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可以降低18%。研究人員認為,豆腐對於心臟的保護作用,也很可能與其所含的大豆異黃酮有關。
大豆異黃酮
是一種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防衰老的功效,在保持血脂穩定、維持血管彈性等方面都有一定好處。而且,因其化學結構與雌激素相似,所以也被稱為“植物雌激素”,對於調節激素分泌也有一定影響作用。
俗話説“白菜豆腐保平安”,常吃豆腐對於健康可謂是好處多多。不過,市面上豆腐的品種五花八門,其中還摻雜着一些冒名頂替的“假豆腐”,大家如果選不對,那就很難享受它的這些養生功效啦~
“真假豆腐”該如何分辨?不同品種的豆腐又該如何選擇呢?
“真假豆腐”大揭秘
你真的選對了嗎?
“假”豆腐
所謂“假”豆腐,就是指原料中少有甚至沒有大豆的豆腐。常見的主要有:
日本豆腐,也稱玉子豆腐,主要原料是雞蛋、水、鹽, 蛋白質含量通常在3%~5%左右,鈉含量通常較高;
魚豆腐,通常以魚糜、澱粉、蛋白粉、鹽等為原料,鈉含量非常高,有的甚至能達到1000毫克/100g以上,三高人羣最好少吃;
杏仁豆腐,由糖、杏仁粉、奶油或煉乳、澱粉等食材製成,蛋白質含量不高,有的還含有較多飽和脂肪酸;
千葉豆腐,原料裏有大豆蛋白粉,不能完全算“假豆腐”,蛋白質含量相對較高,但其在製作過程中通常還會加入植物油、糖、鹽、味精等,可以在購買時選擇低脂低鹽的產品,適當食用。
真豆腐
真豆腐是指將大豆磨成豆漿,再加入凝固劑製作而成的豆腐。它的主要原料就是大豆。目前市面上售賣的豆腐,大體可分為三類。
北豆腐
北豆腐,又稱老豆腐、滷水豆腐,一般是用鹽滷(主要成分為氯化鎂,也有硫酸鎂、氯化鈣等)作為凝固劑製作而成的。
北豆腐的含水量通常比較低,口感較為緊實、粗糙。
營養方面,北豆腐是三種真豆腐中的“蛋白質冠軍”,含量能達到9.2g/100g;鈣含量為105mg/100g,鎂、鋅、硒含量也較為豐富;不過,它的脂肪和熱量相對也比較高,在三種豆腐中位居首位。
南豆腐
南豆腐別名嫩豆腐、軟豆腐,是以石膏(硫酸鈣)為凝固劑製成的。
相比北豆腐,它的含水量會高一些,因此質地更為柔軟、富有彈性。
南豆腐的蛋白質含量(5.7g/100g)雖不及北豆腐,但鈣含量在三者中處於領先地位,能達到113mg/100g;鉀含量也是北豆腐的1.45倍。
內酯豆腐
內脂豆腐所使用的凝固劑是葡萄糖酸內酯,它的含水量比南豆腐更高,口感更為軟、嫩、滑,非常細膩。
雖然蛋白質含量才只有北豆腐的一半左右,鈣含量也只是南豆腐的15%,但和北豆腐、南豆腐相比,內脂豆腐的脂肪、熱量明顯低得多,有嚴格減肥控脂需求的人更適合選它。
選購豆腐有訣竅
1.看顏色:優質豆腐呈均勻的淡黃色或乳白色),顏色不均或過白的都不宜選購。
2.看斷面:新鮮豆腐塊型完整,斷面光滑整齊,少有碎渣。
3.用手摸:用手擠壓有一定彈性,且無液體滲出。
4.聞味道:好的豆腐聞起來有濃濃豆香味,劣質豆腐聞起來不僅沒有豆香,有的甚至有豆腥味。
總體來看,“假豆腐”和“真豆腐”在營養價值上差異很大,大家以後可不要再單純地被“豆腐”這兩個字給迷惑了哦!
來源:CCTV回家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