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發現,媽媽受教育的年限每增加1年,女兒和兒子受教育年限,會平均增加0.191年和0.068 年。
很多人在學生時代,就很羨慕老師的孩子,如果家裏父母都是教師,孩子豈不是贏在起跑線上。
實際上,能培養學霸孩子的家庭,未必是那些父母雙雙高學歷。有些父母可能只念過小學和初中,甚至沒有讀過一天書,卻能養出高材生的孩子。
同一個班級走出的孩子,學霸的父母學歷卻最低糖媽有兩位女同學,來自兩個完全不一樣的家庭。小秋的父母都是初中老師,小雨的父母只讀了小學。
上學時,同學和老師都以為,小秋會是學校裏的尖子生,能在高考考出理想的成績。但高中三年,小秋的成績始終徘徊在中等偏下,高考失利到了專科。
反觀小雨,平時很少説話,一開始各科老師並沒有注意到她。但從高一開始,她的成績就始終是年組前幾名,最後考上了一本。
當時大家都以為,是小雨自己很爭氣。畢業多年後她講述自己的經歷,才知道她的父母,是她成功路上的好導師。
曾經有許多人瞧不起低學歷的家長,其實在培養孩子這方面,他們未必很差。
父母學歷低卻能培養學霸孩子,與這3個“秘訣”有關很多偉人或科學家的父母,都不是什麼高才生。之所以他們能培養出學霸孩子,靠的不是輔導作業,而是以下幾個“秘訣”。
首先,父母的價值觀正確更重要
父母雖然沒能取得高學歷,但不會對孩子強調學習無用,而且全力支持孩子向上讀,這會讓孩子有一個正確的基本認知。
反正就算父母學歷高,卻一直貶低孩子“太差勁”,或有意無意告訴孩子,學習好的最終歸宿,也不過是結婚生子而已。孩子在這種價值觀的引導下,也很難成為學霸。
其次,正是父母學歷不夠高,才“成就”了孩子
在養娃過程中,有這樣一個定律,太勤快的父母往往養出“懶孩子”,在學習上也是相似的道理。
在輔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學歷高的家長懂得多,會經常帶領孩子,跟着自己的答題思路解決問題。
但學歷低的父母,答題能力有限,這便需要孩子自己多動腦,發散解題思路。不被父母給出的框架限制,並不耽誤他的學習。
最後,學歷低的父母,往往有着更多的社會經驗
高學歷的父母,當年作為學生時,將大部分時間投入在學校,社會經驗積累得比較晚、也比較慢。
而低學歷的父母,早早在外工作賺錢,他們的人生閲歷和社會經驗更豐富。
而生活在校園裏的孩子,恰恰缺少這方面的教育。因此,低學歷父母可能在學習上幫助不到孩子,卻可以用社會經驗與孩子“互補”。
培養出學霸孩子,不只看父母的學歷高學歷的父母固然很優秀,但對於孩子來説,他們可能是榜樣也可能是“壓力”。
老師的孩子並不好過,尤其是在父母任教的學校讀書,他承受的壓力遠遠高於同學。
一部分壓力來自於自我期待、和他人的期待過高。大多數人刻板地認為,老師的孩子就該學習好,高學歷父母的孩子,一定遺傳了良好的基因。
另一部分壓力來自父母和自己的“面子”。普通學生考不好,老師會説他不認真、不努力,家長也會覺得“沒面子”。
孩子的智商確實會從父母那裏遺傳一部分,但歸根結底,父母的培養方式更重要。
想養出學霸孩子,高學歷家長和低學歷家長相互取長補短高學歷家長和低學歷家長,各有各的優勢。高學歷是靠自己努力得來的,低學歷背後有許多無奈的故事。
想培養出一個學霸孩子,兩種家長要相互取長補短,與孩子一起進步和成長。
學歷低的家長,在培養孩子的同時,自己也可以多多接觸書本上的內容。就算解答不出來,也要了解孩子大概在學什麼,自己也能得到提升。
學歷高的家長,稍稍放平心態,別把孩子逼得太緊,用“框架”困住他。只顧自己的面子問題,給孩子造成額外的壓力。
尊重孩子的節奏,考慮孩子在學習中的感受,和遇到的困難,培養學霸很簡單。
糖果媽媽心裏話:
培養孩子的過程,也是自我成長的過程。無論家長的學歷高低,自身都有進步的空間。
【今日話題】你認為培養學霸孩子,一定需要高學歷的父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