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媽媽”變成“媽”,別輕視你家娃的一字之差,父母要注意
文/育兒日記360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童年很短,當孩子們年齡小時,總會常常跟在父母的身邊,開心的成長。會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重複着“媽媽”“爸爸”媽媽。就像是一個粘人的小“跟屁蟲”一樣。
一字之差,這其實反映出了孩子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已經悄悄地出現了變化。孩子變得不再像小時候那樣乖巧聽話、百依百順般的依賴父母了。還有一種情況是,孩子已經從內心開始漸漸的疏遠父母了。
父母不得不接受一個事實,從小是在我們庇護中的孩子他們長大了。終有一天他們會離開父母的懷抱,飛向更高更遠的天空。但是孩子們為何會有稱呼的改變呢?
稱呼的變化對於孩子的成長,究竟好還是壞?
一、孩子希望擁有自己的空間
父母也要學着改變自己,來適應孩子漸漸長大的過程。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成長,儘管這個過程孩子會辛苦會遇到挫折,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擁有更好的未來。温室裏的花朵,是無法經受風雨的洗禮的。
二、孩子和父母的關係變得疏遠
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是,孩子和父母的關係疏遠。父母平時只顧忙着工作,或者看手機,陪孩子時間幾乎屈指可數,難免會疏漏孩子的成長變化。
作為父母,應該如何應對孩子的變化?
1、尊重孩子,給予孩子成長的空間
其實孩子總有一天是會長大的,面對孩子的長大,做父母的不應該感到難過,積極的去面對孩子的變化。尊重孩子,讓他們擁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學會未來獨立的能力。
但是也不意味着要把孩子完全脱手,父母要在把握好孩子正確的成長方向下,給予孩子成長的空間。
有的父母希望所有的一切都能夠給孩子安排好,平時對孩子所有事情都是親力親為。希望孩子少走彎路,少受挫折。當發現孩子對自己的稱呼改變之後,你也應該要知道,這代表孩子已經開始和父母產生距離了。
不論是心理的距離還是行為的距離,父母這個這時候要理解孩子,找出自己的原因。父母不要再輕易插手孩子的事情,讓孩子學着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
當孩子遇到難題,父母注意引導和鼓勵,給予孩子獨立的機會。這樣才能讓他們更好的成長,和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才能更緊密。
如果發現孩子並不是因為長大了需要有自己的空間,而是突然改變了對父母的稱呼,那做父母的可要引起重視了。孩子之所以突然由媽媽轉變到媽,這其實説明孩子對父母設立了心理防線。
或許因為父母平時工作忙,對孩子的關心不夠。又或許發生過什麼事情,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了牴觸和反感。在這種情況下建議做父母要多關注孩子,找出孩子和自己疏遠的原因及時的解決問題。
父母要注意的是,平時工作再忙,也不要忽略對孩子的關注。多關心孩子的思想和行為變化,保持經常和孩子溝通,是促進親子關係最有效的方式。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對於孩子的叛逆期,你是如何看待呢?歡迎下方留言評論,告訴大家你的經驗和建議。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