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南陽“五聖”之一,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在中醫學中有着不可磨滅的功勞,他寫的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不僅記錄了大量的有顯著療效的方劑,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還在飲食、生活作息等方面,對於健康養生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在《傷寒雜病論·序》中,張仲景對不珍惜生命、損害生命的行為嚴厲指責,充分強調健康養生的重要性。在《金匱要略》中提出“內養正氣,外御風邪”,張仲景的著作中不僅存在諸多養生學思想,而且對中醫的養生原則,也有詳細的説明。
張仲景的養生思想之一,便是飲食養生,中醫飲食主要是講究食物的四氣五味、升降浮沉,瞭解不同事物的特點,中醫飲食養生強調因時因地,因人而異地正確選擇食物,提倡五味搭配,節制性的飲食。飲食得宜,注意多樣,平衡,適度得當。
在飲食上,張仲景將食物大致分為穀類、蔬菜類、瓜果類、畜類、禽類、水產類六大類。五穀作為養育人體的主食,瓜果蔬菜是平衡飲食中的輔助食品,富含多種微量的元素、維生素、纖維素等,可以增強食慾,輔助消化、補營養、降血脂、降血糖等。畜類中的豬牛羊肉可以幫助修復人體組織,以及增強抗病能力。張仲景説:“所食之味,若得宜則益體。”所以平衡營養的食物搭配,會更有助於身體的健康。
張仲景也格外注重四時養生,四季變化對人體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影響,他在《金匱要略》中指出:“春不食肝。”春季多肝氣旺盛,肝氣過盛會使人的身體受到損傷,所以飲食應該多以甘涼食物為主,防止肝氣太盛,可以搭配米粥、胡蘿蔔、花生、豬肉等。
夏季多暑熱,主要是以清熱祛暑的食物為佳,選擇青菜、綠豆、冬瓜等具有清潤性的食物,在這個季節,為了避免傷及脾胃,要儘量少攝入辛辣生冷的食物,以免影響消化的正常吸收。重視寒暑消長,順應四時,善於調整自己的飲食,才能好好滋養脾胃。
調神養心,保持思想清靜,調養精神,也能達到祛病延年的效果。張仲景提出,過度地追求某些事物,偏激的心態只會加重內心的負擔,這與孔孟的儒家思想也是不謀而合的。良好的心情,不僅可以避免邪氣的入侵,同時也可在疾病治癒後有更好的恢復,平時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也會讓體內的陰陽相互平衡,使人的精神維持在良好的狀態,這也是養生的關鍵。
張仲景重視養生,更主要是治未病養生,預防疾病的發生,“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主要突出在早期的治療,防微杜漸,將疾病消滅在初期階段,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