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張照片在幼兒園家長羣裏熱議起來,這張照片拍攝於學期末的畢業禮。照片中的一位爸爸穿着沾滿泥點的工衣,腳上的鞋子破舊不堪,但就是這麼一張不起眼的照片引起了大家的熱烈討論。
有些媽媽説:“看看人家爸爸,不管什麼樣子都趕來參加家畢業禮,我們家爸爸真是差遠了。”
還有些媽媽説:“衣服雖然破舊些,但是我能感受到滿滿的父愛。”更多的家長給這位爸爸豎起了大拇指,而這位爸爸只説了一句話:“孩子説‘爸爸你一定要來。’”
幼兒園的孩子是純真的,他們只要父母在百忙之中來參加畢業禮,他們就會感覺到爸爸媽媽對他的愛。他們不會因為父母穿得差而感到羞愧,也不會覺得父母穿得差而感到自卑,他們的認知就這麼簡單、直接。
小編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大人經常妄加自己的理解從而拒絕孩子的要求。比如,當自己沒有合適的衣服或狀態不好時覺得去參加畢業禮會給孩子丟臉,又或者比較貧窮便恥於拋頭露面。而我們不知道的是——正是家長的這種自我貶低的情緒才會真正讓孩子覺得自卑,讓他覺得自己比別人差。
文章開頭的這位爸爸給我們所有父母樹立了一個榜樣:即使再忙也要參加孩子的畢業禮,重視孩子的需求;即使穿得不夠體面,但仍能挺直腰桿參加完孩子的彙報演出。我相信,帶着這樣的自信和關懷,這位爸爸的孩子一定不會太差。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即使家庭不富裕,作為父母的我們依然可以為孩子做很多事,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愛,讓他們擁有健康向上的靈魂。我們可以為他們做些什麼呢?
如何給孩子傳遞通往幸福之門的鑰匙1、當孩子需要時及時站出來
如果孩子需要我們時,我們因為自己的怯懦或是其他原因而缺席,孩子的內心肯定會充滿失落感。即使擁有再多的物質條件,也無法彌補孩子內心的這份失落。
2、不以物質作為衡量事情的唯一標準
物質是大人衡量事情的標準而不是孩子的衡量標準,所以貧窮富有並不會成為孩子自卑的根源,而父母自己的自卑或者認為孩子很差才會真正造成孩子的自卑。
3、將自己的樂觀、坦蕩傳遞給孩子
孩子面對一件事時的情緒往往取決於父母的教導或是反應。如果父母覺得某個問題不是問題,那麼孩子也會覺得不是問題;相反,如果父母覺得這件事很丟臉,那麼孩子也會覺得很丟臉。父母如果面對一件事很樂觀、坦蕩,孩子也會理直氣壯。
我們這個社會不缺少物質匱乏而精神富足的父母,他們教出來的孩子精神也會非常富足,這是我們應該學習的一類人;而這個社會也不缺少物質豐富卻精神匱乏的父母,他們孩子的精神也許依舊匱乏,這是我們應該“其不善者而改之”的一類人。
到底物質重要還是精神重要?這是千百年來許多哲人都探討過的話題。但無可否認的是——
所以,父母們依然可以盡己所能去多賺錢,但更為重要的是——保持樂觀、豁達、坦蕩的心態,因為這才是傳遞給孩子通往幸福之門的鑰匙。
今日互動話題:您覺得這位爸爸值得我們點贊嗎?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説出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