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中有言:“人生五十,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滅,目始不明”。
人到五十歲,很多問題就隨之而來。所以,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注重養生。
然而,很多人不明白,即使再注重養生,日常若不堅持這個“守則”,也是徒勞無功。
有人説,花是澆死的,魚是撐死的,人是氣死的。
對此,深以為然。
病之源,源於血;病之由,由於氣。
認識一個年過半百的女人,經常無緣無故發火,包括對家人。
其實她本性不壞,就是心眼兒比較小,愛發脾氣,過後她自己也會覺得不妥,但就是剋制不住。
她去醫院檢查,醫生説她有些抑鬱,讓家人多理解。
至今她還是疾病纏身,高血壓、糖尿病,還吃着抗抑鬱的藥物。
現代人越來越容易患各種各樣的病,只是因為不注重健康嗎?
不,還有情緒問題。
都説百病皆生於氣,可人人明知“氣大傷身”,但遇到不愉快時,還是會大發雷霆。
所以,任何時候,不要動不動就發脾氣。
那些令人不愉悦、想不開的事,不要糾結,要懂得放下,只有這樣,才能養出健康的身體。
古語有云:“病從氣中來,氣從暴躁生。”
生活中,90%的疾病都和情緒有關。
其中最傷身的負面情緒,是生氣。
生氣傷心、傷胃、傷肝、傷肺、傷皮膚,對於女性來説,還傷子宮、傷乳房,甚至還可能誘發癌症。
曾看過這樣一則新聞:
有個足球運動員被教練斥責之後,敢怒不敢言,之後便經常胃痛,看了不少醫生,進行了多次治療,吃了多種藥都沒有效果。
後來,在一名心理學家的指導下,他將足球當作教練的腦袋,狠狠地踢了一頓,將壓抑着心頭的怒火發泄出來之後,他的胃痛竟不藥而癒了。
情緒能致病,也能治病。
一個人想不生病,想長壽,就應該學會“管控”自己的情緒。
生活哪有那麼多如意順心的事,一定要學會“安慰自己”。
沒有什麼事,比健康更重要。
有一位突患肺癌晚期的女士,婚後她一直都跟公婆住在一起。
她非常希望能夠有自己的空間,跟丈夫提過幾次想搬出去都遭拒絕。
後來她也慢慢不再提這件事了,把委屈、憋屈、壓力、全都累積在身體裏。直到去年,她在毫無徵兆的情形下得了肺癌,檢查出來的時候已經是晚期。
人活一世,最大的無能,就是淪為情緒的奴隸,被情緒所支配。
而一個成年人最高級的教養,就是情緒穩定。
清末文人閻景銘寫過一首《不氣歌》,大致內容中如下:
他人生氣我不氣,我本無心他來氣。
倘若生氣中他計,氣出病來無人替。
請來醫生將病治,反説氣病治非易。
氣之為害太可懼,誠恐因氣將命廢。
我今嘗過氣中味,不氣不氣真不氣!
的確,人生短短數十年,不如常懷樂意,笑看今朝,別讓生氣偷走你的健康。
長壽最好的方式不是養生,而是管理情緒。
樂觀的心態,才是一個人的隱形財富。
青島113歲的長壽老人劉宮氏,被問起自己的長壽秘訣時説,如果真要説什麼秘訣,就是心態好。
成都117歲的朱鄭氏,是成都市最長壽的老人,62歲的孫女評價説:“她很穩得起,啥子都不放在心上。”
是的,人只有管理好情緒,才會擁有一個強健的身體。
曾有人問余光中:“李敖天天找你茬,你從不回應,這是為什麼?”
餘沉吟片刻答:“天天罵我,説明他生活不能沒有我;而我不搭理,證明我的生活可以沒有他。”
人生比我們想象的還要短,如果可以,請善待自己,對自己好一點,淡定安然地度過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