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數據的正確打開方式

健康數據的正確打開方式

穿戴式設備提供的健康提醒

    從微信步數排名到好友共享健康數據,當代年輕人順勢將“追蹤自己的健康數據”變成一種生活日常。中國青年報官方微博發佈的一項微調查顯示,有近9成受訪者使用智能設備記錄自己的健康狀況,其中有6成受訪者認為監測健康數據“挺好,可以提醒自己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然而,實時監測健康數據也容易引起大家對健康數據的過度關注。微調查結果顯示,有20%左右的受訪者認為追蹤健康數據容易引起健康焦慮,徒增壓力。

    你會因為健康數據的變動而焦慮嗎

    3個月前剛剛開始追蹤健康數據的95後男生譚鵬程心態有些複雜。他平時會藉助智能手錶和健康數據記錄類App記錄慢跑、乒乓球等運動數據。每當他回看積累下來的這些歷史數據,一種成就感便油然而生。

    但另一方面,譚鵬程覺得“這些數據看多了也會感到焦慮”。有時智能設備監測到的數據會比自己更敏感地感知到身體的變化。譚鵬程説,當他發現自己的健康指標有異常,“例如心率快了,就會多想,擔心自己得了病。”不過,在感到不安的同時他也會採取深呼吸的措施來平緩心率。

    “你與帥哥同款肌肉的距離只差一個體脂秤!”這是購物軟件上某智能體脂秤的廣告語。市面上像這樣的個人健康監測設備五花八門,除了體脂秤和智能手錶,還有燃脂精靈、睡眠監測戒指、智能手環……社交媒體平台上關於健康類穿戴設備和健康類App的測評讓人眼花繚亂。

    醫學社會學是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院副教授塗炯的主要研究方向,近年來,她對一些健康類App進行的追蹤研究發現,在中山大學附近珠江邊夜跑的大多是一些熱衷鍛鍊的年輕人,他們會利用跑步軟件記錄健康數據。數據自動錄入,趨勢一目瞭然,“各類健康App確實讓年輕人的健康實踐變得更便捷,它們也傳遞了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塗炯説,追蹤健康數據已經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大學生、白領羣體。

    近兩年,旨在幫助用户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的App也流行起來。塗炯剛剛結束了一項關於飲食類App的研究,她發現有一部分用户原本知道自己應該如何調整飲食,但每天跟着App吃飯,反而引發了焦慮。

    塗炯這樣解釋人們產生焦慮的原因:“每一個人都是有自主性的。而數字追蹤技術其實是一種外來的東西,它在干預人們原本自主安排的生活,甚至主導人們的生活,所以人們才會產生被束縛的感覺,甚至感到困擾。”所以塗炯認為,人們對數字健康技術產生一種又依賴又排斥的矛盾心理,其實是很正常的現象。

    他們這樣監測健康數據

    25歲的鞏瀚陽熱衷於數碼科技,他將各種健康類智能產品組合搭配,變成了自己的“健康管理師”。智能手錶是“監測儀器”,健康類App為他提供“健康報告”。

    在鞏瀚陽看來,一天的精力充沛與否,前一晚的睡眠是決定性因素。他正在使用的一款睡眠App會對他每晚的睡眠質量打分,“查看睡眠質量”是鞏瀚陽開啓美好一天的方式。而到了白天,鞏瀚陽需要長時間面對着電腦專注工作,這讓他經常處於久坐的狀態,也會忘記喝水。這時,智能產品則扮演起“健康小助手”的角色,定時提醒他要站立、喝水,以保護脊椎健康和保證身體機能正常運轉。當處在生病或是身體狀態較差的特殊時期時,鞏瀚陽會查看自己的心率、血氧等數據,這一套數字化自我健康管理體系,幾乎達到24小時“全天候監測”。未來,鞏瀚陽還想探索一些進階的健康裝備,“我期待萬物互聯的狀態”,也暢想着有一天科技能夠更加“潤物細無聲”地助力人們的健康生活。

    在深圳工作的95後女生陳曉欣更關注如何使用健康數據。“去年開始,我和同事們定了每天消耗500大卡的目標,然後我們每天會把自己的運動數據截圖分享到微信羣裏,看誰達到了目標、誰沒有達到。”陳曉欣説,雖然很“卷”,但是大家互相交流能起到督促運動的作用,現在她已經養成了每天運動一小時的習慣。

    在工作和生活基本可以平衡的狀態下,陳曉欣認為7小時是比較健康的睡眠時長。她的手機會根據她每晚放下手機到第二天睡醒拿起手機的時長,推測睡眠時長,並生成周期性睡眠報告。

    目前,智能手機已經能夠滿足陳曉欣追蹤自己健康數據的基本需求,但假如身體診斷報告出現異常,那麼她會考慮購買一些能夠監測健康狀況的穿戴設備,通過更詳細的數據瞭解自己的身體情況。

    數據偶爾異常,不必恐慌

    鞏瀚陽偶爾會有一種“被數據綁架的感覺”。如果到了運動的時間,智能手錶卻沒電了,鞏瀚陽會先給智能手錶充電,等它能記錄了才開始運動。“之前有過這樣一種情況,我運動了,但是因為忘記戴手錶數據沒有被記錄下來,我心裏就會感覺像沒有運動一樣,有一種失落感”。

    鞏瀚陽在某社交平台上分享過一篇智能設備“真的讓我變健康”的內容,獲得了近3000個收藏和點贊。回憶起最初對健康科技魅力的感受,鞏瀚陽“很激動,甚至還有一些竊喜”,像是發現了寶藏。在多種健康技術的“加持”下,鞏瀚陽早已培養出了一套符合個人需求的睡眠習慣,“每次看我的睡眠評分很高,我覺得很驕傲,也非常愉悦”。

    跟蹤健康數據也具有社交屬性。完成一項運動後,健康App會提供“慶祝儀式”和“漂亮的獎章”,鞏瀚陽也會順便分享給親朋好友,炫耀一下。數據、獎牌的激勵,以及來自朋友的正向反饋,“多重激勵會讓我更想要繼續保持運動的狀態。”

    談到如何利用數字健康數據,鞏瀚陽分享了他的理性使用原則:數碼產品監測到的數據和真實的身體情況會有一些誤差,日常使用時可以接受和忽略誤差,不必因為健康數據偶爾異常就感到恐慌。在身體不適或是流行性疾病高發的特殊時期,這些數碼產品的數據是無法取代醫療儀器數據的,這些數值僅可以當作參考。

    許多“過去看來比較專業性的健康知識”,現在卻能夠快速地從互聯網上以較低的價格甚至免費獲取。塗炯認為,這十分有助於提升全民健康意識和運動意識,每個個體要“努力去發揮自己的自主性、能動性,獲得對自己有益的健康觀念、健康實踐的改變”。

    “有的時候焦慮不僅僅是個人層面的。”塗炯分析道,“年輕人在很多方面的壓力都比較大,他們處在這樣一個生命歷程的階段。”塗炯希望社會審美能夠更加多元化、更加包容,多給年輕人一些支持和善意。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28 字。

轉載請註明: 健康數據的正確打開方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