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點起牀,處理夜間收到的郵件並着手安排當日任務;早上6點到達醫院,查房、與住院患者交流;經常放棄午飯和休息時間,將上午的門診延到下午一兩點……這是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主任、大外科主任邵志敏的日常。
“只要有1%的乳腺癌患者療效還存在瓶頸,我們就必須以100%的努力去突破。”從事乳腺癌防治近40年,邵志敏帶領團隊將收治的初診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從20年前的79.8%提高到現在的93.6%,幫助數以萬計的乳腺癌患者重獲新生。
邵志敏在給乳腺癌患者做手術。(劉雁冰攝)
他的一句話,往往是患者的“定心丸”
每週一、週三是邵志敏出門診的日子。早上8點不到,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門口已經有許多患者在排隊等待。
門診室裏的專家座椅絕大多數時間是空着的,邵志敏總是在體格檢查區和診室台之間不停走動:先查閲患者病史,到體格檢查區為患者觸診,然後回到診室台前評估既有治療方案,並給出下一步診療建議。看病歷、查身體、給方案,循環反覆。
“姑娘,你這個內分泌藥要堅持吃,不能自己停”“要注意飲食廣譜、均衡”,對於來訪的患者,邵志敏耐心解答她們的疑問,反覆叮囑。為了確保門診質量,邵志敏經常佔用中午吃飯、休息時間,堅持工作到下午一兩點鐘,直到讓最後一個就診患者滿意而歸。
對於正在治療期的患者,邵志敏往往從檢查報告中快速“鎖定”核心信息,給出專業治療方案:“這個指標有些高,需要再複查一個磁共振”“你是保乳手術,還需要做放療,我給你寫好方案,你可以回當地醫院做”……
許多患者坦言:“我們大老遠來這裏看病,就是為了能夠得到一個明確的結論,他的一句話就是我們的‘定心丸’。”
用100%努力,去突破1%瓶頸
乳腺癌是全球高發的惡性腫瘤,威脅着女性的生命健康,其中,三陰性乳腺癌因治療效果欠佳,又被稱為“最毒”乳腺癌。
邵志敏在繁忙的臨牀工作之餘,帶領團隊把三陰性乳腺癌作為攻堅對象。
“邵老師常説,只要有1%的乳腺癌患者療效還存在瓶頸,我們就必須以100%的努力去突破。”腫瘤醫院乳腺外科副主任醫師江一舟説。
近年來,邵志敏團隊建立三陰性乳腺癌多組學隊列,發現中國三陰性乳腺癌獨特的突變譜特徵,並將三陰性乳腺癌分為四個分子亞型,揭示各個亞型的分子靶標,進而提出“基於分子分型的三陰性乳腺癌精準治療策略”。
這些研究不僅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更實實在在改變了患者的預後,將“最毒”乳腺癌的療效提升約3倍。
在邵志敏帶領之下,團隊已有累計10餘項成果寫入《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範》等國內權威指南,部分編入國際乳腺癌診治指南。
邵志敏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浦東院區)多學科門診耐心回答患者疑問。(劉雁冰攝)
“既要治好病,也要療愈患者的心”
邵志敏一直推崇一個理念:良好的心理情緒對於乳腺癌患者治療康復極為重要,要給予她們更多重新迴歸生活的精神力量。
2018年,26歲的培培被確診為乳腺癌,在其他地方“判定”沒有手術機會後,抱着最後一試的心態來到邵志敏的門診。經過多學科會診討論,邵志敏給她帶來了好消息:可以手術!
手術很順利,經過一段後續治療,在一次隨訪中,邵志敏笑眯眯地對培培説,治療結束了,要開始新的生活,以後結婚生小孩的話記得告訴他。
培培既驚訝又感動。她後來回憶:第一個反應是邵主任除了治病外,還跟病人説這麼暖心的鼓勵話;第二個反應是自己竟然還可以結婚生孩子;第三個反應是原來自己已經基本治癒了,特別開心。如今,培培還會抽空在腫瘤醫院發起的乳腺癌患者康復沙龍“妍康”裏,幫助病友一起走出陰霾。
這一康復沙龍,還延伸出乳腺癌全程管理平台“妍康e隨訪”。在這裏,邵志敏團隊為患者建立個體化的隨訪檔案,開通線上線下康復隨訪綠色通道,並涵蓋康復鍛鍊等多項功能。
“對乳腺癌患者,既要治好病,也要療愈患者的心。”邵志敏這麼説。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先進工作者……面對榮譽,邵志敏看得很淡。“心懷大愛、手上有‘刀’、思有創新,撫平患者身心傷痛,並幫助她們建立起重新生活和迴歸社會的信心。”邵志敏説,“這是一個醫者的追求。”(記者龔雯、徐鵬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