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總缺席,再貴的學區房,也很難讓孩子優秀

隨着社會的發展,生活質量的提高,也導致了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對於有孩子的家庭來説,為了孩子更好的成長,父母都會更加努力地賺錢。而父母因為忙於工作,也忽略了陪伴孩子的重要性。

現在大多數家庭中,帶孩子、照顧孩子的多是老人,然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陪伴是很重要的。父母的缺席,不管是父親,還是母親,都會讓孩子感受不到愛,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父母總缺席,再貴的學區房,也很難讓孩子優秀

社交回避

社會迴避,是指害怕、迴避社會交往與社交互動,屬於社交恐懼症的行為。若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長期缺席,忽視了與孩子的陪伴與交往,則會導致孩子對父母缺乏信任感,內心產生焦慮。

孩子長期處在這種環境下,則會隨着年齡的增長,因為對自己缺乏自信,在社會交往中,往往都不願與他人進行交流,從而在社會交往中成為“旁觀者”。更甚者有的還會產生強烈的緊張感、焦慮,而這影響則會始終持續存在孩子的整個人生過程中。

父母總缺席,再貴的學區房,也很難讓孩子優秀

個性偏執

個性偏執,指的是在認知和情感上,始終覺得自己是對的,而在行為上則較為遲鈍。對於個性偏執的人來説,他們非常固執,只認死理,即便是已經不再適合現今的經驗,他們也不改變,覺得自己沒有錯。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若是父母缺席,哪怕是其中一方缺席,也會導致孩子形成個性偏執的人。

父母總缺席,再貴的學區房,也很難讓孩子優秀

父親的缺席,讓家庭中缺少了父愛,導致孩子缺乏果斷性,在處理事情上容易猶豫不決。

母親的缺席,讓家庭中缺乏母愛,導致孩子缺乏熱情,大部分喜歡獨自一人,人際關係較差。

父母雙方的缺席,則會導致缺乏進取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無人疼愛,導致孩子非常自卑。

缺乏安全感

孩子的成長,本應該是在父母的陪伴下,盡情享受快樂的。但是卻因為父母的長期缺席,導致孩子覺得自己是多餘的,覺得自己被父母“拋棄”了,嚴重缺乏安全感。

孩子缺乏安全感,極易形成兩種極端,要麼是極度內向,要麼是充滿攻擊性。

極度內向的孩子,給自己的內心穿上了厚厚的盔甲,就像刺蝟一樣,全身是刺,拒絕與外界交流,避免外界可能帶來的傷害。

充滿攻擊性的孩子,則是為了向他人表現自己、展示自己的力量,所以以攻擊、暴力的手段,來確保自己的安全。

這兩種孩子若不及時給予關注,則容易成為“問題孩子”,影響了孩子的成長與未來。

親子關係疏離

現在大多數家庭中,老人顯然已經成為了帶娃的主力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的印象裏,是陪伴自己、共享歡樂的是,照顧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已經習慣了“父母不在身邊”的事實。

有些父母利用寒暑假的時間,想方設法地想親近孩子,買玩具、去遊樂園、外出遊玩等。但是結果發現,孩子和自己之間已經不再親密。尤其是當孩子説出“最喜歡的是爺爺奶奶”這句話時,作為父母能不感到難過嗎?

當父母回到家,孩子情願自己一個人看電視,也不願意和父母多説幾句話,面對父母的親近,他們反而覺得不習慣,對於父母的擁抱更是有些抗拒。在孩子的“安全依戀期”內,若是父母缺席,那麼親子關係必然也不會太親近。

《三字經》裏有云:“養不教,父之過。”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陪伴與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對於孩子來説,父母是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了孩子的行為。

其實,孩子需要的並不是完美的父母、有錢的父母、厲害的父母,而是能夠陪伴自己、真實出席在自己成長過程中的父母。當孩子受了委屈、學習遇到困難、面對壓力等情況時,父母的陪伴,就是給予孩子最好的愛。

父母千萬不要讓孩子缺少關愛與陪伴,這樣會在他們內心留下一道很深的傷痕。父母千萬要記得,再難也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01 字。

轉載請註明: 父母總缺席,再貴的學區房,也很難讓孩子優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