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第三十七式 擊地捶
動作一:身體右轉,右腳尖外撇,重心移於右腿,左腳提起,經右踝內側向左前(西南)斜方上步,隨即重心左移。同時,左掌順纏,自左經面前右移變拳,拳心朝裏;右掌由順轉為逆纏,向右後劃弧變拳,拳心朝前上(圖1 3 8)。
動作二;身微左轉。同時,右拳順纏至右耳旁,拳心朝裏;左拳順纏,經胸前而下向左側下落;拳心朝上。(圖1 3 9,附圖1 3 9的正面圖)身體繼續微下蹲,左腿繼續前弓。同時,左拳逆纏屈肘向左上提起,拳心朝下;右拳逆纏向前(由外向裏逆纏一小圈)下擊,拳心朝裏。(圖1 4 0,附圖1 4 0的正面圖)
要點:
1.此式的重點,是要在俯伏中達到“尾閭正中神貫頂”的要求,只要尾閭正中了,才會使身不倒向前面,也就是由於尾椎下壓,可使整個脊骨貫串;只要脊骨上彈性充足(三關大道開放了),就可一彈而起,任何重壓都是壓不住的;倘若尾閭一倒,失去彈性,則伏地不能再起了。
2.要在俯伏中頂勁不丟,也就是由於兩拳以雙順纏的勁在地面上對劃一圈,這樣不但揉動了脊背,而且頭頂上也同樣轉一個小圈。所以又名為“神仙一把抓”,就是抓了一圈後變為拳,然後再在地面上轉一個圈,並向下擊打,如同撥開地面塵土後,將物件栽種下去一樣,因此又名栽捶。
陳式太極拳第三十八式 翻身二起腳
動作一:身體右轉,重心在左腳,右腿微伸不挺直;同時,左拳屈臂隨轉體微下移,右拳轉臂、屈肘、屈腕上舉,兩拳心皆朝裏。(圖1 4 1,附圖1 4 1的正面圖)以左腳跟為軸,身體繼續右轉,腳隨轉體收回半步,以腳尖點地。同時,右拳順纏向身體右側下落,拳心朝上;左拳逆纏自左而前屈肘上舉,拳心朝裏。(圖1 4 2)重心移至左腿,左腿下蹲(加強左腿彈性);同時,右拳轉臂逆纏自身後弧形上舉,左拳逆纏向身體左側下落。(圖1 4 3)
動作二:重心前移,右腳跟落地踏實,左腳繃平腳面向前上方踢起;同時兩拳變掌逆纏,右手向前上、左手向後下劃弧,右掌心朝前,左掌心朝裏下。(圖1 4 4,附圖1 4 4的正面圖)左腳尚未落地,右腳即蹬地躍起,向前上方繃平腳面踢起,右掌即向前迎擊右腳面,隨即左腳落地,左掌在右掌迎擊右腳面時向左平舉。(圖145 -146,附圖1 4 6的正面圖)
二起腳是訓練彈跳的動作,是左右兩腳相繼離地躍起踢出的,所以又稱為踢二起。陳式太極拳的二起腳,有四種練法,可根據練者的身體強弱和目的來選擇。茲按由易到難的次序,列舉如下:
(1)以一起來代替二起,就是僅以右腳上踢,以右掌迎擊右腳面,而沒有兩腳騰空的過程,但練時仍要具有二起的上提勁;
(2)即按上述動作説明的方法進行鍛鍊,其特點是,以擴大纏絲圈的大開大展來協助身體的躍起和二踢;
(3)減少動作和縮小纏絲圈,僅纏一圈,即兩腳相繼騰空踢起;
(4)在擊地捶後,翻身一轉,兩腳即行相繼騰空踢起,這是最簡單的一種,也是難度最大的一種。
陳式太極拳第三十九式 獸頭勢(又名護心捶或打虎式)
動作一:右腳下落尚未着地,左腳即躍起;同時兩手自左而上向右上方順纏掄起(兩手要具有領勁,領着身體凌空而起,像籃球投籃式。如身體較弱者,可將右腳先落地,左腳再提起,不做騰空過程的動作)。(圖1 4 7,該圖是銜接圖1 4 6的正面圖而下的,因此自圖147 -151仍應胸部朝東進行動作)隨即右腳落地,右腿下蹲,接着左腳向左後(西北)斜方橫出一步,僕左腿,左膝微屈;身體同時右轉;兩掌隨轉體向右前方下落,掌心朝右下。(圖1 4 8)身體左轉,重心左移,弓左腿,蹬右腿,右膝微屈;同時兩掌變拳轉臂左逆、右順纏,左拳經腹前向左上纏使拳心朝左,右拳自右纏至胸前,拳心朝左上(成左打虎式)。(圖1 4 9)
動作二:身微右轉,右腳向左稍移,以腳尖點地;同時,左拳逆纏屈臂裏收至與頭平,右拳順纏屈臂裏收至胸前。(圖150)身體繼續微右轉,左腿下蹲,右腳跟裏側貼地面,向右前(南稍偏東)剷出成僕步;同時兩拳左逆、右順纏隨身體下蹲下沉。
(圖1 5 1)身體繼續微右轉,重心右移,弓右腿。同時兩手轉臂逆纏,左拳隨轉體右移,拳心朝右後;右拳經胸前而下纏至右腹側,拳心朝裏。(圖1 5 2,該圖所示姿勢為正面,其實兩腳所踏處,仍如上圖原地未動,自圖152 -154所示也仍是胸部朝東進行動作)身體繼續微右轉。同時,左拳經胸前向左順纏至左腰前,拳心朝裏;右拳自右後而上,轉臂屈肘逆纏至右耳旁,拳心朝下。(圖1 5 3)身體左轉,重心微左移,左膝微屈;左拳向裏微收至腹前,右拳轉臂、腕裏屈向前伸出,兩拳心皆朝裏。(圖1 5 4)
要點:
1.此式要求裏外纏絲的成分多些,並要求在裏外動作之中來達到節節貫串、周身一家。與前比較,這是需要進一步練習的。這一拳式是易於明顯地表現出一動全動的要求的。
2.由於裏外纏絲成分多,就促進了腰脊聯合作主宰的作用,而主宰之中又是以脊背居於第一位(為引進落空的主要纏絲)。所以此式在太極拳運勁中為鍛鍊裏外、順逆纏絲勁的主要形式之一。
3.此式動作起來襠口要求低(但低不過膝),它在變換腿中虛實時,尤易感到會陰(前後陰之中部)之氣上衝尾閭,這是表現在此式內的圓襠的主要要求。
4.此式中的外順纏的搠勁和內逆纏的捋勁,要求在轉彎抹角變換掤捋纏絲面時,其螺旋形動作都能達到皮膚上,且無缺陷存在於內;這就是説,只有在皮膚上的螺旋才能達到纏絲勁的牽動作用(纏絲勁是不是能達到皮膚面上而無缺陷,在此式中最易表現出來)。
【來源:浩浩分享生活新鮮事】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