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治療胃病,很多醫生複雜化了
脾胃虛寒證的患者很多,脾胃運化不好,肯定是有濕邪纏身,濕重吸收就會差,我們重點在調節氣虛和祛濕。
脾胃病從寒熱虛實言,以虛、寒為多。
脾胃病病因多端,其中尤以貪涼飲冷、過用或誤用寒涼藥物居多,這些病人又以小孩及青年婦女佔多數。蓋小孩為純陽之軀、稚陽之體,臟腑嬌嫩,氣血未充,飲食喜涼飲冷,藥物誤用寒涼者十之五六
因而多見脾胃虛寒,納運失司。
婦女每值經期,血少氣虧,肝之藏血相對不足,相火內動而口渴躁熱心煩,喜食生冷,然而氣血既虧,焉耐寒涼,寒傷脾胃,也致脾胃虛寒,運化失司。
寒與虛常相伴而生,誠如張景嶽所説:“寒者屬於陰,或為內寒,或為外寒,寒者多虛。”
他還指出,氣不足便是寒。
案例分享
患者28歲,脾胃虛寒,症見脘腹脹滿、疼痛隱隱、食少噁心、便溏或泄瀉、倦怠乏力。
脾胃虛寒為本,痰食積滯為標,治療以治本為主,兼顧治標,健脾益氣不忘消食化痰,消食導滯有助健脾温胃。
祛邪不過權宜之計
像浙貝母、瓜蔞甚至黃芩等清熱化痰藥,待胃腸痰熱一清,就不能用了,不得長時間使用,更不能濫用黃連、石膏等大苦大寒之品,折傷脾胃陽氣。
治療脾胃病,善用生薑,從一片到五片(每片五分錢幣大),最多用至60g,或直接用鮮薑汁-滴至數滴,和藥汁同服。用生薑寓意有三,
其一生薑起調味作用,有助於去除其他藥物的異常氣味,達到調和諸藥的作用;
其二加生薑後有助於其他藥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充分發揮藥力,提高藥物的治療效果;
其三也是最主要的作用,温胃助運,散寒止嘔,消除
脾胃虛寒,增強胃腸的運動,以利於人體對藥物的吸收。
如胃寒重,腹中痛,可用良姜3g代替生薑,其辛辣之性更強,散寒止痛之力更大。
[加減應用]:
氣虛明顯,加炙黃芪18~25g。
濕為陰邪,寒濕相聚,加蒼朮12g,白蔻仁5g (後下),芳香行氣燥濕。
脾虛不運,胃寒不能腐熟水谷,食滯不化,加焦神曲12g或焦三仙各12g消食導滯。
腹瀉加煨姜3g,炒稻芽9g。
積滯不去,日久釀生痰濁,加化橘紅12g,炒枳實9g,理氣化
痰;化生痰熱,則加漸貝母12g,瓜蔞皮18g,清熱化痰。
泛酸明顯加煅瓦楞子15g或海螵蛸15g制酸和胃,人蔘湯以煅瓦楞子為好,入丸用海螵蛸為佳。
總結:脾胃病在於益氣化濕,調節為主,增加運化,吸收好了,脾胃自然好,同時要注意飲食,三餐規律。潔身自好更為重要
#快問中醫超能團#
#中醫養生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