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湖南多地陰雨連綿,潮濕的空氣中,不少野生蘑菇鑽出草地,撐起了可愛的小傘,不少市民不安的小手開始“蠢蠢欲動”,想要化身“採蘑菇的小姑娘”。打住!春天萬物復甦,也包括毒蘑菇!
中午發朋友圈問這個蘑菇能不能吃,下午就進醫院
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真菌研究室主任、教授陳作紅研究毒蘑菇二十多年。去年8月,新邵人民醫院急診科的醫生給他發來微信:“陳老師,麻煩看一下這個白色蘑菇是什麼蘑菇,一家三口中毒了。”
新邵一個小夥子,在户外採了一籃子蘑菇,蘑菇有橘黃的,也有白色的,看起來十分鮮美。當天中午,他還發了一條朋友圈:“這個菌子能吃嗎?”有人説“不能吃”,也有人説“吃得”,有人説“拿蒜試試”。當天中午,小夥子一家三口食用了白色蘑菇,不到半個小時就出現中毒症狀,一家三口進了醫院。
“這是有毒的鵝膏啊!”陳作紅立馬微信回覆。所幸小夥子誤食的是神經型鵝膏,不需要做血透,採用精神類藥物對症治療即可。當天下午,小夥子一家三口就出院了。出院後,小夥子又把中午的蘑菇圖發了一條朋友圈,這次是告訴大家:“吃不得,有毒”。
有的毒蘑菇是致幻,有的毒蘑菇可就致命。在國內,湖南屬於蘑菇中毒高發區,誤食野生蘑菇中毒是我省食物中毒事件中致死的最主要因素,野生蘑菇中毒病死率高。去年,湖南首次發佈2016—2020年誤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風險分級地圖,長沙縣、湘潭縣、祁東縣、祁陽市、零陵區、道縣、新寧縣、鳳凰縣、新晃侗族自治縣等9個縣(市、區)被列為野生蘑菇中毒高風險區。
湖南多地市場監管部門提醒:野外的蘑菇不要碰
隨着氣候變暖,蘑菇生長,湖南市場監管部門近日也開始發佈提醒。記者從湖南省市場監管局獲悉,當前正是野生蘑菇的生長時期,誤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件時有發生,省市場監管局提醒大家,不要隨便採食野生蘑菇,以防中毒。
據瞭解,我國野生蘑菇種類繁多,已知可食用的蘑菇有1000多種,但毒蘑菇也達480多種,其中含劇毒可致死的蘑菇有40多種。野生蘑菇中毒的表現有:胃腸中毒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肝臟損害型、腎衰竭型、呼吸與循環衰竭型、光過敏性皮炎型等。其中,胃腸中毒型最為普遍,肝臟損害型致死人數最多。一般誤食毒蘑菇後,最短可在10分鐘、最長在6小時至12小時後發病。如果食用野生蘑菇後出現頭昏、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煩躁不安、幻覺等中毒症狀,要馬上催吐,並立即送醫。
省市場監管局提醒,依據民間流傳的“經驗”,並不能避免誤採誤食野生毒蘑菇。因此,儘量不要採食野生蘑菇,也不要購買個人採摘售賣的野生蘑菇,對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千萬不要輕易食用。
湖南一些野生蘑菇中毒高發地區已經開始行動。永州市食安辦、市市場監管局已安排部署全市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毒蘑菇中毒防空宣傳走進村落、小學。
好消息是,據湖南省疾控中心統計數據,通過在全國首創的野生蘑菇中毒分級分類防控模式,2021年湖南野生蘑菇中毒事件數較2020年同期減少67%,死亡人數較2020年同期減少27%。
應對“蘑界”風險一條原則:不吃、不採
大多數中毒者並非不知道毒蘑菇的存在,而是在採食蘑菇時受到了所謂的辨別“秘訣”的誤導。比如,憑蘑菇顏色是否鮮豔判斷是否有毒、憑蘑菇與銀器大米大蒜等同煮是否變色判斷是否有毒、憑掰開蘑菇是否流汁液判斷是否有毒,甚至憑經驗等等,這些“土方法”都不靠譜。不想誤食蘑菇中毒唯一辦法就是:不要採食野外的蘑菇。
不小心吃到了毒蘑菇如何自救?若吃了蘑菇後,很快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急性胃腸炎症狀及視力模糊,就要高度懷疑是毒蘑菇中毒,必須馬上前往醫院就醫,千萬不能拖延,否則容易引起昏迷乃至死亡等嚴重後果。目前對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解毒藥,因此中毒後應立刻到正規醫院救治,最好攜帶剩餘蘑菇樣品,以備鑑定蘑菇的種類,確定有效的治療措施和判斷預後。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況下儘快催吐。可用手指扣咽部或用器具壓迫舌部即可引起嘔吐。可反覆嘗試,儘量把胃內的食物嘔吐出來,以減少毒素吸收。
警惕中毒“假愈期”。部分病人經治療後,急性胃腸炎症狀逐步緩解甚至消失。但由於毒素被腸道吸收入血後,侵害了實質臟器,會在1-2天后病情迅速惡化所以,在中毒初期症狀緩解時,仍建議留在醫院積極接受治療,觀察一段時間,確保病情穩定好轉再出院。
瀟湘晨報記者李姝
新聞線索爆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户端,進入“晨意幫忙”專題;或撥打晨視頻新聞熱線0731-8557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