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家長不要過度的提醒孩子

如果孩子在玩了一陣子後,主動去學習了,就應感到高興,並予以表揚;如果孩子玩過了頭,也暫且別大發雷霆,再借機教育孩子要講誠信、做事要自覺、要有責任心……不失為一次教育良機。在有一位孩子平時自己做某件事時,有時他的家長會不停的提醒他,該做這個,該做那個,孩子總是一會兒就被家長打斷,後來感覺孩子的注意力並不是那麼集中,估計注意力被他的家長破壞了,後來家長意識到這一點,刻意控制住了自己,這是他小時候。

為什麼家長不要過度的提醒孩子
孩子一點點的長大後開始進入學習時期,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他的家長髮現老毛病又犯了,會時不時去提醒,過多的提醒他要做這個該做那個,寫作業的過程中,忍不住插嘴提醒,那麼這樣的後果是,他對這位家長依賴性很強,任何事情需要這位家長的提醒,沒有自主性。不該幹什麼就好。如果過度提醒就不利於孩子好喜歡的養成,形成依賴性那就麻煩了。同時過度提醒也會讓孩子造成逆反心理,進一步讓家長和孩子的溝通變得不暢通,不利於家庭的和睦,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不順暢!

為什麼家長不要過度的提醒孩子
過度,就成了碎碎念。碎碎念是什麼意思?説了太多沒用的話!沒用的話説多了,孩子就不會在意了,説了也好像沒説,久而久之,家長的話在孩子的那兒一點兒分量都沒有,結果是什麼,就是家長們埋怨孩子:這孩子説什麼都不聽,都記不住!應該先怨誰?家長一定要定好規則,講明白了,然後一句話説清楚要做的要點,第一次提醒,第二次提醒,第三次直接自負後果!比如上學戴紅領巾,這是孩子的事兒,一次提醒後,下次忘了,即是看到了也絕不提醒,到了學校老師處理一次,孩子的印象才深刻!小孩子也要受教訓才長記性的!逐一類推,生活中也是如此!大人不能跟着孩子一輩子,過度照顧,過度提醒,慢慢的消磨掉了孩子生活需要的各種能力,是害不是愛!

為什麼家長不要過度的提醒孩子
過度提醒孩子相當於過度保護孩子,在這個過程當中會降低孩子解決問題的個人能力。孩子對外界事物的認識,一部分靠學習前輩們積累的經驗,另一部分必須靠孩子自己探索得來。孩子探索事物的過程就是在不斷地積累個人能力的過程。孩子的成長過程需要探索的過程,需要犯錯糾錯的機會,只有通過這些過程孩子才會逐漸形成自己的思想和主見,才不僅是提醒孩子,任何事情都不應該過度,過猶不及是早就被證實的真理。只是大人們在教育的孩子的時候,往往道理都明白,但總是忍不住,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孩子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結果是越嘮叨孩子越不做,久而久之陷入惡性循環。

為什麼家長不要過度的提醒孩子
家長們提醒孩子的目的是怕孩子忘記,而一再的提醒就變成了催促,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第一,孩子沒有做事的動力和對結果的期待。家長過度提醒容易給孩子形成一種錯覺,做這件事不是為自己做的,而是為家長做的,因為孩子不做,家長比孩子還要着急,這樣就會失去動力。
第二,孩子形成依賴心理。本來孩子的事情應該自己去合理安排,但在家長的過度提醒下,孩子會覺得任何事情都不需要自己操心,自己想不起做沒關係媽媽會提醒,自己快遲到了沒關係媽媽一定會卡着點催促自己,如此一來孩子會越來越沒會安排自己的生活,形成依賴心理。
第三,容易引起孩子逆反心理。雖然孩子要處處依賴父母,但面對父母的一再提醒,反而會更為逆反,形成你讓我做什麼我偏不做什麼,故意與父母對着幹,這在青春期孩子身上體現最為明顯。

為什麼家長不要過度的提醒孩子
所以,要想讓孩子養成自理習慣,靠提醒和嘮叨是不行了,還是要從細節入手日常生活入手,制定合理的規則,必要時也可以採用一些獎懲措施,從根本上調動孩子的積極性,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你們怎麼看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08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什麼家長不要過度的提醒孩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