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兒
最近我看到了一個新詞——補償式育兒。就是把自己想要的卻沒有得到的,曾經想要經歷的卻沒有經歷的都補償給下一代,自己曾經受過的委屈一定不會再讓孩子受過一遍。
身邊很多父母為此都深以為然。尤其很多90後父母很認同,很多父母表示自己正在進行補償式育兒。補償性育兒正在悄然流行,90後父母感同身受,太真實了。
小時候自己是留守兒童,長大絕不讓自己孩子當留守兒童身邊很多90後父母小時候由於父母要掙錢,都把他們放在老家外出工作,很多都是爺爺奶奶帶大的,或者寄宿在不同親戚家裏。那時候電話通訊設備還不普及,很多孩子一年可能就春節見父母一次,平時的聯絡都沒有。孩子安全感培養和性格塑造的關鍵時期父母都不在身邊,成為名副其實的留守兒童。
很多從小當留守兒童長大的90後,知道當留守兒童的辛酸和委屈,知道父母缺席成長對自己的心理影響有多大。所以她們當了父母后,絕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再當留守兒童,遭受一遍自己從小受的苦。所以生完孩子這幾年再苦再難,她們也堅持把孩子帶在身邊。寧願不上班也要自己帶孩子,陪孩子經歷他人生的每一步成長和進步。
自己作為老大女兒受盡了父母重男輕女的苦,絕不讓自己的女兒再經歷一次
我身邊很多90後媽媽,身邊只有一個女兒就不願再生二胎。而這類寶媽小時候無一例外是家裏的長大,下面有弟弟,而父母又極度重男輕女。
作為家裏的老大,作為姐姐。從小到大受盡了父母的偏心和苛待,嘗夠了重男輕女家庭對女兒的忽視和傷害。因為是老大,是姐姐,從小就被迫懂事,被迫小小的年紀就要擔起照顧弟弟的責任。
所以當她們成為媽媽後,如果第一胎是女兒,她們想把全部的愛和物質都給女兒,讓自己小時候缺失的愛和物質都回饋在女兒身上。
所以她們堅決不生二胎,哪怕家裏長輩都在催着要生二胎。她們很清楚,長輩催生二胎就是希望二胎是個男孩。所以她們不敢生,如果二胎是個男孩,所有人都高興,但女兒註定會受到傷害,作為媽媽到時候改變不了周圍的環境,所以只能避免女兒成為老大,有弟弟。
小時候自己啥也沒有,有孩子後給孩子不停買買買很多90後父母小時候物質匱乏,幾乎沒有新衣服穿,沒有玩具玩。等自己成為父母后,想到小時候那個可憐的自己,對新衣服的嚮往,對別的小朋友玩具的豔羨。
所以看到好看的衣服,好玩的玩具就忍不住給孩子買買買,別的小朋友有的,我的孩子也要有。不僅為了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也是為了補償小時候可憐的自己。
其實,補償性育兒其實就是藉由孩子這個主體完成治癒。很多人説90後父母是第一代覺醒的父母,很多原生家庭有缺陷的父母都是在一邊和解父母,一邊治癒自己,一邊保護孩子。
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會發現,我們也無法成為孩子完美的父母,我們只能成為自己完美的父母,親子關係也是親密關係的一種,只要是親密關係,就伴隨着傷害。
【話題討論:你有報復性育兒的心態嗎?】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小屁孩兒】,你想了解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兒童發展,時尚教育,都可以在這裏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