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裏橫、外面慫”的娃,家庭都有一個特點,説的太真實

  

“窩裏橫、外面慫”的娃,家庭都有一個特點,説的太真實

  很多孩子,都會有這種“裏外不一”的表現: 對待自己人,兇悍強勢,甚至隨便發脾氣,可對待外人,卻很軟弱。外弱內強的他們,甚至不敢主張自己的正當權利。 我們常把孩子的這種行為叫做“窩裏橫、在外慫”。

  孩子雖小,但他們心裏卻都“門兒清”:

知道家人會寵溺,才敢撒嬌耍賴;明白父母會包容,所以有些肆無忌憚;知道和家裏人的關係最安全,才有些恃寵而驕……

  孩子在家人面前,展現最自然最放鬆的狀態固然好,可凡事有度。

  當這種放鬆,變成霸道或恃寵而驕,父母們就需要提起警惕了。 因為長久的驕縱,對孩子好性格的形成,很是不利。

  

“窩裏橫、外面慫”的娃,家庭都有一個特點,説的太真實

  孩子為啥“窩裏橫、在外慫”?

  01

  源自家人沒有原則的愛

  孩子想要個新玩具,但家裏有類似的,媽媽不同意,結果孩子嗓子一嚎,地上一躺,媽媽就妥協了;

  孩子想吃垃圾零食,爸爸媽媽不準,孩子嗓子一嚎,姥姥立馬出去買;

  孩子在家對爺爺奶奶呼來喝去的,爸爸想説他兩句,但爺爺説“沒事,讓孩子説兩句沒啥大事”。

  

“窩裏橫、外面慫”的娃,家庭都有一個特點,説的太真實

  孩子小,不懂事?恐怕是我們對孩子最大的誤解。

  他們可比猴都精。他們不但會揣摩人的心思,還最拿手看人下菜碟。

  而且,誰對他最寵愛最包容,他就對誰越是放肆。

  面對寵愛自己的家人,孩子儼然變成了一個蠻橫霸道,不講理,不尊重別人的小霸王。

  02

  父母的越俎代庖

  芽芽媽有一次在樓下溜娃時,曾看到這樣一幕。

  一個小姑娘想去玩鞦韆,可是兩個鞦韆都已經有人在玩了。帶娃的爸爸,看到女兒想玩又不敢上前,就直接走過去,跟正在盪鞦韆的小朋友説:“你們可以讓給妹妹先玩一會兒嗎?”

  生活中,很多父母會像這位父親一樣,當孩子和同齡人接觸時,總是忍不住替孩子出頭。看似解決了問題,實際上卻剝奪了孩子學習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

  

“窩裏橫、外面慫”的娃,家庭都有一個特點,説的太真實

  03

  孩子還沒學會社交

  “橫”慣了的“小皇帝”,一旦出了家門,就會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並不是圍繞着一個人轉,“哭鬧”和“打滾”都不好使了!

  在外打了小朋友,也許人家會打回來;玩具搶不到,搞不好連自己的還會被搶走……

  外面一切的未知數,讓孩子十分不安,在屢次碰壁後,心情不好的他很容易將憤怒發泄到“軟柿子”老人身上。

  所以説,孩子“窩裏橫”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養成的“習慣”。

  

“窩裏橫、外面慫”的娃,家庭都有一個特點,説的太真實

  面對 “窩裏橫、外面慫”的孩子,家長該怎麼辦呢?

  1

  停止對孩子的過度寵愛

  溺愛從來都不是愛,而是披上愛的外衣的一種佔有和控制

  溺愛不過是成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志去管理孩子,剝奪孩子的獨立性,而其背後的心理基礎是恐懼和不信任。也因為這樣,溺愛剝奪了孩子親身體驗生活的權利,迫使孩子失去了很多生活能力。

  

“窩裏橫、外面慫”的娃,家庭都有一個特點,説的太真實

  在孩子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時,要果斷説“不”!並説明不能滿足他的原因。

  2

  不要過分掌控孩子

  家長不要對孩子的時間、做事方法以及性格愛好有過分地干預。這樣做會使孩子形成一種懼怕和順從的心理,做事不懂變通、循規蹈矩。

  家長要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要用鼓勵的語言讓他説自己的感受。有些家長總是不等孩子開口説話,就開始揣測孩子的想法,進而指導孩子該怎麼做,這樣就剝奪了孩子發展表達能力的機會。

  因此,家長一定要耐心地傾聽,給孩子留出思考的時間,等待孩子敞開心扉説出心裏話。

  

“窩裏橫、外面慫”的娃,家庭都有一個特點,説的太真實

  3

  培養孩子的“抗挫力”

  童年是個訓練場,孩子們在此犯錯誤、學習經驗教訓、形成應對技能和抗挫力、復原力之類的能力。

  讓孩子擁有那些基本經歷,讓他們苦惱、失敗、倒黴,這不只是幫助他們學習和成長的好方法,是人生最偉大的老師。

  

“窩裏橫、外面慫”的娃,家庭都有一個特點,説的太真實

  傑茜卡·萊希是《大西洋月刊》和《紐約時報》的作者,著有《失敗的禮物》。她在書中寫道:

從錯誤中得到的教益對孩子來説是一份禮物,千萬不要推卸責任。一年又一年,我“最好的”學生,也就是最快樂、最成功的學生,都是這樣的:父母允許他們失敗,讓他們為失誤負責,面對錯誤時,鼓勵他們盡力而為。

  真正的疼愛,是讓孩子儘可能多地去嘗試、試錯,讓他在摸索中相信:方法永遠比困難多。

  4

  教孩子要尊重他人

  父母要教會孩子尊重他人,這是孩子跟別人交往的基礎。從好好尊重家裏人開始,尊重父母,尊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在意別人的感受,首先就要對別人的感受予以“同理”,也就是我們所説的換位思考,重點在於能夠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

  

“窩裏橫、外面慫”的娃,家庭都有一個特點,説的太真實

  由近及遠,讓孩子對內對外都態度一致,恭敬有禮。那麼,就不存在窩裏橫,外面慫的現象了。

  5

  教會孩子如何社交

  “窩裏橫、外面慫”的孩子普遍社交能力都比較差。

  為什麼他們到外面就慫了呢?因為父母沒有教會他們怎麼跟別人相處。

  所以父母在帶孩子出去時,要讓孩子學會跟人家打招呼,告訴他見到大人要怎麼禮貌稱呼,跟其他小朋友發生矛盾該怎麼辦等問題。

  

“窩裏橫、外面慫”的娃,家庭都有一個特點,説的太真實

  另外,父母要抽出時間陪孩子去見識一下外面的世界,開闊孩子的眼界,豐富他們的內心世界。

  6

  不給孩子貼標籤

  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籤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這種現象是由於貼上標籤後面引起的,這就是心理學上的“標籤效應”。

  貼標籤是家長很擅長的事情。孩子只要一出現“窩裏橫”的情況,家長就會不斷地重複唸叨,導致孩子默認為自己就是“窩裏橫”的性格,不自覺地按照這個方向發展。

  所以不要對孩子的某種行為貼上“霸道”、“膽小”、“懦弱”、“窩裏橫”等標籤。

  

“窩裏橫、外面慫”的娃,家庭都有一個特點,説的太真實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99 字。

轉載請註明: “窩裏橫、外面慫”的娃,家庭都有一個特點,説的太真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