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玩具房,亂成了“豬圈”,網友直言:家裏有礦
隨着經濟的高度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很多寶爸寶媽越來越捨得給孩子花錢,各種玩具只要孩子喜歡,統統買買買,只要孩子願意玩,一律搬回家,久而久之,小小的房間就堆積了高高的玩具,原本整齊劃一,温馨舒適的家庭環境,也變得擁擠雜亂。
很多寶媽抱怨家裏玩具太多,丟了可惜,畢竟都是真金白銀買的,留着吧,又佔很大的位置,導致可活動地方越來越小,舉棋不定,真的很難!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這羣寶媽的糾結情緒。
的確,經濟水平的提高,小孩的東西越來越多,但我發現一個現象,玩玩具的是孩子,但收拾東西的都是寶媽,為何寶媽不放手,讓孩子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呢。很多寶媽會説,因為寶寶還小,還不懂事。
但其實,收拾玩具可以從小慢慢引導,一歲多的孩子已經慢慢在形成自我意識了,寶寶如果正確引導,慢慢建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那麼寶媽會更輕鬆。而對於寶寶而已,這樣也能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有益無害!
哈佛大學用20年做跟蹤,發現有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寶寶,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為1:10。可見,多做家務的孩子未來有很多的優勢,説到這,肯定有很多寶媽會問,有哪些方法可以讓寶寶願意做家務,願意多動手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1、學會讓孩子幫忙
不要動,你只管學習,只管去玩,這些事情媽媽自己做!這句話是不是很熟悉!其實很多小孩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是父母慣出來的,因為父母想要給孩子遮風擋雨,想要孩子專注學習,所以包辦了一切,但其實這是錯誤的。3歲以上的孩子已經有能力可以做一些掃地、整理房間的小事了,這時候的爸媽只要負責教學,放手讓孩子做就好了!
在這一點上,一位年輕寶媽麗麗就做的很好。她的孩子5歲,上幼兒園了,為了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動手能力,她在做家務的時候,有意無意的就請孩子幫忙,“樂樂,你幫媽媽把餐桌的墊子擺好好嗎?”“樂樂,媽媽要清理房間,你幫媽媽把掃把拿來好嗎?”
“樂樂,媽媽現在要澆花,你自己把房間的玩具擺放整齊可以嗎?”每一次的對話,都是用温和的語氣和孩子説,孩子並沒有厭煩,相反,孩子每次聽到媽媽的求助信息,都非常高興,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雖然有時候做的並不讓人滿意,但麗麗每次都用肯定的口吻肯定樂樂,久而久之,樂樂就會很有成就感,每天都很喜歡和媽媽一起做事。
通過麗麗的案例,就可以看出,只要爸媽引導的方式得當,孩子是很願意一起做家務的,偶爾爸媽也可以加一些獎勵,讓孩子覺得做家務,除了幫爸媽分憂,還可以有所收穫,時間久了,自己就會更積極看待這件事。
2、讓孩子多做感興趣的事
我們都知道,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先天素質,性格秉性、興趣愛好均有不同。隨着年紀的增長,孩子之間的智力和才能也有呈現不一樣的成長趨勢。
洋洋的小寶才5歲,就很喜歡設計衣服,每天都喜歡抱着洋娃娃,給她們穿各種各樣的漂亮衣服,洋洋感受到了孩子的喜愛,也想好好培養孩子的興趣,於是,她購買了很多布料和手工工具,有空的時候,就陪着小寶給洋娃娃做衣服。
慢慢的,她發現小寶的手工能力越來越強,創意也越來越好,而做手工的過程,也增進了親子之間的關係。她非常享受這樣美妙的時光。
小強的爸爸是器械類工程師,小強也繼承了爸爸對器械的熱愛,小小年紀就喜歡把各種玩具器械拆了裝,裝了拆。小強爸爸發現了寶寶的興趣之後,空閒的時候,也陪着孩子去學習很多物理原理,還帶孩子去參觀工廠。
在家的時候,也帶着孩子組裝各種複雜的器械。日積月累,8歲的小強已經可以獨立組裝一台工程車了,這在很多人眼裏,是不可能的事,但他卻做到了,而這裏面,除了小強自己的天賦和努力之外,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也起了很大作用。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父母也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不管是做家務,還是做自己喜歡的事,只要父母充分放心,適當引導,孩子是可以綻放小能量的,讓我們一起放手,給予孩子更多的創作空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