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長大後差異明顯,寶媽要上心

文|好孕姐

孩子出生後,成長髮育都是有規律的,比如老輩人説的“三翻六坐九爬”。但是卻有很多寶媽反映説,自己家的孩子沒有爬就直接會走了。雖然孩子會走了讓人高興,但是聽説走之前先“爬一爬”對發育更好。而那些孩子習慣爬的寶媽,又發愁孩子走路太晚。

那麼,“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到底有什麼不同呢?其實,長大後差異明顯,寶媽要上心。

“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長大後差異明顯,寶媽要上心

二者身體協調程度差異明顯

隨着慢慢長大,小寶寶確實會有一些爬行的表現。然後,在爬行的過程中,他們會用到小手、膝蓋、腿等部位,而且因為體力的原因,還可能會撐不住自己,頻繁“卧倒”,然後身體的背部、腹部肌肉也會被充分調動起來。所以,“先爬後走”的孩子,身體的協調能力會更好一些,長大走路的時候也更容易掌握好身體的平衡感。

而“不爬就走”的孩子,因為事先沒有充足運動四肢和軀幹,然後在控制身體協調能力、平衡能力方面,就會比“先爬後走”的孩子弱一些,同時因為缺乏鍛鍊,身體肌肉力量也會相對薄弱。這樣一樣,二者長大後身體協調程度差異明顯。

“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長大後差異明顯,寶媽要上心

二者腦部發育、空間認知方面差異明顯

我們知道,寶寶成長過程中,四肢的活動,對大腦發育是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的。而且,在爬行過程中,寶寶的空間思維意識也會得到開發,比如在腦海中把平面的物體轉換成立體實物,然後大腦和小腦的神經得到緊密配合,對腦部發育和空間認知都有好處。

而“不爬就走”的孩子,沒有經過爬行訓練,大腦在這方面也就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然後腦部發育、空間認知感都會相對於“先爬後走”的孩子弱一些。

“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長大後差異明顯,寶媽要上心

二者的探索意識、好奇心差異明顯

另外,很多寶媽應該發現,當寶寶開始爬行的時候,會這裏看看,那裏瞅瞅,遇到自己沒見過、沒接觸過的東西,還會停留一會兒,看看、摸摸,甚至啃啃眼前的東西。其實,這種爬行的過程中,也是孩子探索的過程,遇到的東西更會激發他對事物的好奇心。所以,孩子的探索意識、感官能力以及好奇心都會非常明顯。

相反,“不爬就走”的孩子,缺乏這方面的探索,那麼他們長大後探索意識、好奇心都相對會弱一些,這就需要寶媽們後天多注意這方面的培養和教育。

瞭解到“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差異後,寶媽們就要對孩子的發育多上心。當孩子八九個月有爬行意識的時候,寶媽們要多鼓勵,千萬別因為擔心地上太髒、有細菌而阻礙孩子爬行。可以把家裏打掃乾淨、包好有堅硬突出的傢俱和角落,以及注意孩子在外面爬行後勤洗手、換衣服。

寶媽們,你家孩子小時候是“先爬後走”還是“不爬就走”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03 字。

轉載請註明: “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長大後差異明顯,寶媽要上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