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任性發脾氣?先別急着生氣,家長要警惕可能是兒童抑鬱症
文|空谷幽蘭
近日關注網頁刷到這樣一條新聞:一位媽媽在網上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八歲的女兒最近總是悶悶不樂,不愛説話,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不喜歡去學校,有時候甚至裝病要家長向老師請假。
這位媽媽為了讓女兒心情好一些帶她出去遊玩,陪女兒聊天,但孩子的狀況沒有得到改善,反而有加重的傾向。孩子經常把自己關在房間一整天不出門,不和任何家人溝通和交流……
這位媽媽以為孩子患上了自閉症,帶着她來到當地兒童中心醫院就診,檢查結果卻讓她大吃一驚,孩子並不是自閉症患者,而是患上了抑鬱症。
因為這樣一則新聞我開始關注兒童抑鬱症,剛開始我以為上述新聞只是個例,畢竟在我們的認知裏,抑鬱症的發病人羣大都是成人。通過收集多方信息,我發現事實遠比我想象的更加嚴重,兒童抑鬱症的患病數量近年來逐步上升,而發病年齡越來越趨於年輕化。
據目前統計案例來看,最小的兒童抑鬱症患者年齡只有3歲!兒童抑鬱症遠比我們想象的離我們更近。
大部分家長在聽到兒童抑鬱症這個詞時第一反映肯定是不相信,“幾歲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的,有什麼好抑鬱的?”
或者是認為“這麼小的孩子離懂事還早得很,能有什麼事讓他們抑鬱?”
而正是因為我們的這些固定思維導致很多孩子在患上抑鬱症之後無法及時引起家長的關注和警惕,而耽誤治療的最佳時間。
兒童抑鬱症,起病於兒童或青少年期的由各種原因引起的以情緒低落為主要表現的一類精神障礙。它與成人抑鬱症最大的區別在於患病孩子的心理狀態表現不如成人明確,他們更容易反應在日常行為中,比如發脾氣、任性、不愛説話等,往往這些表現會被我們誤以為是孩子鬧脾氣。
而導致兒童抑鬱症的因素有以下幾種。
一、遺傳因素
根據近年兒童抑鬱症統計結果顯示,同家族內兒童抑鬱症的概率為正常人的8—20倍,且血緣關係越近,發病率越高。目前約50%的抑鬱症兒童其父母中至少有一人曾患過抑鬱症。
遺傳因素的影響隨着年齡增加而增加,女孩比男孩更易受遺傳影響,青少年受遺傳因素影響大於兒童。
二、家庭因素
家庭是導致兒童青少年抑鬱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兒童抑鬱與母親有直接關係,而與父親關係不大。對於家庭關係的研究均表明兒童青少年抑鬱與父母婚姻關係破裂之間存在明顯關係,女孩較男孩更容易受父母離異的困擾而出現抑鬱。
我在任職幼兒園時帶過一個孩子。小班上學期是她的父母還沒有出現婚姻問題,孩子很大方,能歌善舞。每個月幼兒園的年級活動,她都會上台表演,説話清晰落落大方,很是可愛。
後來小班下學期,因為父母婚姻關係破裂,她後來被判給媽媽,之後就轉學到另外一所幼兒園,等我再見到她時已經時隔兩三個月。
剛好我們逛街碰到,和她打招呼她沒反應,媽媽在一旁催促她,她只是一個勁往她媽媽身後躲,不敢看我,我和她媽媽聊了很久,這個過程中孩子一句話也沒有説過。她媽媽説自己離婚後,孩子就越來越沉默,和以前判若兩人。由此可見,父母離異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而關於教育方式的研究顯示父母嚴厲懲罰、過度干涉和保護將導致或加重兒童和青少年的抑鬱症症狀,而給予更多的關注、理解和情感上的温暖,將能減輕兒童青少年的抑鬱症狀或減少患病概率。此外,家境貧寒的青少年患抑鬱的概率更高。
三、突發事件
除遺傳和家庭兩種比較重要的因素之外,突發的意外事件也是導致孩子抑鬱的一大因素。比如健康狀況的變化,身體健康水平低下的孩子,或是突然患病並長時間影響正常活動的孩子,較其他正常孩子更易產生抑鬱及焦慮等情緒問題。
環境的變化也可能引起孩子心理上的抑鬱情緒,比如突然搬家、換學校,和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沒有熟悉的朋友和同學,孩子很容易因為陌生的環境而感到緊張和焦慮,出現短暫的情緒抑鬱。如長時間無法融入,則會加重抑鬱症狀。
家庭突發事件也直接關係到孩子的情緒。如意外事故導致的親人離世,或是非常親近的人生病或死亡等事情,當重要的人或物一旦不復存在,就會引起兒童強烈的矛盾情感,並由此轉化為對自身的敵意感,從而導致抑鬱症的產生。
看到這裏,家長們要引起重視了。平時我們更多的關注的是孩子的身體,是否生病了?有沒有哪裏不舒服?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等,我們很容易忽略孩子的心理問題。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已經用他們的方式在傳遞自己的病情,我們可以通過孩子的日常表現來判斷他們是否出現兒童抑鬱症傾向。
綜合兒童醫院出具的兒童抑鬱症測試指南,我們可以通過觀察來判斷孩子是否有抑鬱症傾向。
如果在連續的兩週裏,孩子表現出了下面9個抑鬱症症狀中的5個以上,家長就應該引起高度重視了,及時帶孩子到專業的醫院進行治療,以免耽誤最佳治療時機。
1.大部分時間都表現得情緒低落,常常傷心或是獨自哭泣;
2.對平時自己很感興趣的東西突然失去興趣;
3.很明顯的體重下降(下降5%以上),食慾降低或者暴飲暴食;
4.夜晚失眠,或者白天睡不醒;
5.常感到焦慮或者不想動;
6.感到精神疲憊,老是説累;
7.覺得自己沒有價值,很悲觀;
8.注意力和思考能力明顯下降;
9.有自殺的念頭,甚至有自殺的行為。
如果孩子的表現中有5條或以上符合上述行為,不要猶豫,立即帶孩子去專業醫院診斷。
在瞭解兒童抑鬱症的發病因素和發病症狀之後,我們最關心的是預防和治療的方法。而根據很多案例總結的經驗,孩子大部分的心理疾病都是可以預防的。
只看我們作為家長的是否用心能夠及時察覺和干預。
一、建立温馨和諧的家庭氛圍
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心理健康的孩子一定有一個非常温馨和諧的家庭,父母相敬如賓,有商有量,尊重每一個家庭成員。孩子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孩子的心裏被愛充滿,自然不會產生抑鬱的情緒。
為了預防孩子抑鬱,我們要審視夫妻關係是否和諧,剋制自己的脾氣,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經常全家人一起外出遊玩或進行家庭活動;不要過度保護和干涉孩子的事情,允許孩子犯錯,耐心和孩子溝通,尊重孩子。
二、不要以自己的主觀判斷下結論,尊重孩子,讓他們大膽表達內心想法
隨着年齡的增長,很多孩子會覺得跟父母之間有“代溝”,從而在家裏變得越來越沉默,不願意跟父母説話。出現這種情況,基本都是父母的問題。
很多時候,我們喜歡站在自己的角度以所謂的過來人的姿態居高臨下的跟孩子説話,孩子想要表達一些想法,或是他們做的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家長就會不斷的否定孩子。
比如一個男孩子喜歡洋娃娃,家長認為這不是男生應該喜歡的東西,逼着孩子放棄掉自己喜歡的東西,而去玩一些家長認為符合男孩子性別的玩具;孩子想學畫畫,家長卻非要她學鋼琴;孩子想參加學校組織的週末活動,家長一口拒絕,轉頭給孩子報了週末培訓班等等。
這類行為在日常生活中簡直多到數不過來,而這些行為的背後是我們打着“為你好”的旗號在剝奪孩子的樂趣,無視他們的想法,長此以往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因此作為父母,我們需要放低姿態,少説多聽,傾聽孩子真實的內心世界,尊重他們,理解他們,多和孩子商量。
三、尋找孩子反常原因
孩子出現情緒或是行為上的反常時,不要急着生氣或是責備孩子。我們要去尋找孩子這些反常現象背後的真正原因。
兒童的表達能力有限,很多情況下他們不懂也不會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和內心想法,因此他們會通過其他的方式來引起我們的注意。我們應該耐心找出原因,幫助孩子走出抑鬱。
四、適當引導孩子發泄消極情緒
生悶氣不僅傷身體還會導致人產生抑鬱情緒,成人如此,孩子也是一樣。我們大人生氣了需要通過一些渠道來發泄自己的不滿,比如購物、吃、逛街、向朋友傾訴或是跑到沒人的地方大叫……
但孩子還小,很多時候他們不知道如何發泄自己的不滿和憤怒。我們需要適時的介入,關注他們的情緒,告訴孩子有氣不要悶在心裏,可以帶孩子外出運動,通過暢快的出汗忘掉糟糕的情緒;或是大聲對同伴或父母説出自己的不滿,尋求旁人的幫助或安慰等。這也是非常重要的情緒教育。
總而言之,雖然導致兒童抑鬱症的遺傳因素我們無法改變和左右,但我們可以掌握環境因素對孩子的影響。日常教育中除了關注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學習之外,我們更要關注他們的心理變化。經常和孩子談心、交流。
只要我們做到多關注、多理解、多耐心、多溝通,經常表達對孩子的愛,兒童抑鬱症就一點也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