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女士昨天在排便後下意識低頭看了一眼,發現大便竟然是黑色的。回想起自己之前也時不時會有這種現象,趕緊上網查了一下,網上竟然説黑便是腸癌的徵兆。
嚇得她當天就去醫院進行了檢查,醫生問她最近的飲食模式,她回想到自己昨天吃了不少鴨血。醫生判斷她的黑便正是由於吃了鴨血所致,讓她回去再觀察幾天看看情況。果然,回去後劉女士沒再吃鴨血後,黑便就沒出現過了。
這讓她覺得特別詫異,不過是吃了鴨血,為什麼會導致排出的大便顏色變黑呢?
一、為什麼吃完動物血後,大便會發黑?這是因為動物血內的鐵元素很豐富,在進入體內後無法被身體全部吸收。多餘的鐵元素會與大腸內的硫化物結合,生成黑色的硫化鐵,繼而讓糞便也被染黑,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在體內鐵元素代謝完畢後即可恢復正常。
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沒有吃動物血,還是拉黑色大便的話要重視,可能是消化道出血導致的,建議及時去醫院做個檢查。
二、身體3處變黑,或是癌症來臨信號但如果沒有吃動物血的情況下,大便依舊出現異常的發黑,則要警惕可能是癌症引起。除了糞便發黑外,身體這幾處異常的發黑,也要警惕可能是疾病所致。
1、大便發黑—胃癌
胃癌早期的症狀跟胃炎、胃潰瘍非常相似,比如胃脹痛等,但如果還出現柏油狀的黑便的話,很可能是胃癌。腫瘤侵犯血管時,會引起消化道異常出血,繼而讓血液在腸道內長時間停留,血液內的紅細胞會被破壞,導致血紅蛋白與硫化物結合,生成亞硫化鐵讓糞便顏色變黑。
除了黑便外,胃癌還會出現持續消化不良、上腹部疼痛、體重下降、貧血、腹部腫塊等一系列的異常症狀。
家族內有胃癌病史、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等情況的人羣,均屬於胃癌高危人羣,要定期進行胃鏡、血清腫瘤標誌物檢查,建議1-2年進行一次,具體的頻率要諮詢專業醫生的建議。
2、臉色發黑—肝癌
臉色發黑是肝癌的典型症狀之一,因為肝臟出現病變後,會導致其對體內色素的正常代謝受到影響,大量黑色素隨着血液流向全身。而面部本身皮膚比較薄,更容易出現色素沉澱,導致面色發黑。其中又以眼周的發黑最為明顯,因為這個部位的皮膚是面部最薄的。
長期酗酒、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肝硬化、家族內有肝癌病史、有乙肝病史的人羣,建議定期進行肝癌篩查,目前主要的檢查手段有超聲、CT、肝功能檢查、腫瘤標誌物等。
3、皮膚黑痣—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多是由皮膚的黑痣發展而來的。黑色素瘤來源於黑色素細胞,正常情況下,體內的黑色素細胞會均勻分佈在皮下,但它會因為各種因素而導致過度分裂、增殖,最終聚集成團形成黑色素痣。
大部分黑色素痣為良性病變,但黑色素痣也可能會因為過度紫外線照射、遺傳易感性、膚色類型等因素而失去控制,最終過度分裂增殖演變成惡性程度很高的黑色素瘤。黑色素瘤在皮膚上出現較多,手、足這兩個部位多發,另外鼻腔、口腔、陰道、面部、頭皮等部位也會有。臨牀上70%的黑色素瘤與慢性日光損傷相關。
想要判斷痣是否有惡變傾向,可通過ABCDE法則:
- A為非對稱性,痣的兩邊看起來不對稱;
- B為邊緣不規則,邊緣呈鋸齒狀、切跡;
- C為顏色改變,色素痣出現藍、粉、褐,甚至白色;
- D為直徑,色素痣直徑>6mm,或短期內明顯變大;
- E為隆起,整個肢體會有輕微隆起。
美國癌症協會發布的第3版《癌症生存者營養和身體活動指南》對癌症患者如何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做出了建議。
- 患癌後要吃好
相較於普通人,癌症患者更應該保證飲食攝入營養充足、全面。日常要多吃新鮮的果蔬、穀物,少吃紅肉、加工肉,食物攝入儘量以純天然的為主。可遵循地中海飲食模式,儘量保持食物攝入多樣化,讓身體攝入不同的營養。
- 患癌後要多動
有研究發現,癌症患者進行適當的鍛鍊,對於改善情緒、身體機能以及與健康相關的骨骼健康、睡眠等均有好處。注意運動要量力而行,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保持每週75-150分鐘的中高等強度運動。
- 患癌後要保持健康體重
超重、肥胖與癌症的發生之間有關係,對於已經患癌的患者,也需要通過飲食、運動來將體重維持在健康範圍內,避免超重肥胖。
- 患癌後要禁酒
酒精是明確的一類致癌物,無論是否患癌都不建議飲酒,尤其是在癌症治療期間,飲酒會導致治療的效果大打折扣,還會增加患者的死亡風險、縮短預期壽命。
參考資料:
[1]《快速識別胃癌的五大蛛絲馬跡!》.羊城晚報.2021-03-31
[2]《雞血、鴨血、豬血不乾淨?有毒素?你所不知道的真相是…》.科普中國.2021-03-30
[3]《痣能變癌?專家教你識別黑色素瘤》.科技日報.2023-06-2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