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對於小寶寶來説,最開始的他們只會“吃了睡,睡了吃”。也只有吃的飽,才能睡得香。而一旦身體遇到不舒服的情況,寶寶都會用“哭”來表示自己的不適。
這個時候,如果媽媽懂得自己發出的信號,那麼自然是可以很好地解決,但如果遇到一個不懂自己的媽媽,那麼寶寶的需求就很難得到滿足了。
家有“睡渣寶寶”的心酸
“哄睡難”,想必是大部分寶媽都經歷的事情,尤其是對於新手媽媽來説,閨蜜最近就遭受了來自“睡渣寶寶”的折磨。
閨蜜家的寶寶剛剛一歲,每次睡覺前都會“鬧覺”,不僅像“驢打滾”一樣鬧個不停,而且幾乎每次都是在媽媽的咆哮和委屈哭泣中入睡。
但睡着之後的寶寶也並非是睡得安穩,總是反反覆覆地醒來,閨蜜一晚上也會被折騰起來好幾次。
對於這樣的情況,想必每位媽媽都經歷過,其實並非是寶寶不好哄,而是媽媽錯過了寶寶有睏意的信號。
寶寶出現這4個動作,説明已經很困了
1)開始揉眼睛、打哈欠
小孩子和大人一樣,在困的時候也會眼皮沉重,會下意識地揉眼睛,如果寶寶頻繁地揉眼睛,那麼就是很明顯寶寶困了要睡覺了。
另外,打哈欠也是犯困的症狀,打哈欠也是大腦疲憊的一個信號,也是應對疲憊的一個方法,打哈欠的過程中,大腦會有很短暫的休息,但打完哈欠後,還是會有明顯地疲憊感。
這個時候媽媽就要儘快哄寶寶睡覺了,否則寶寶困着不睡覺,會很難受的。
2)情緒上變得煩躁
有睏意的寶寶,如果不能及時睡覺,就會感到十分煩躁,通常是一個姿勢不能保持太久,翻來覆去的。
這個時候的寶寶,並非是十分難受,但是身體也是不舒服,因此也不會哭鬧,但是會用亂踢亂動來表達自己身體的異樣,這個時候媽媽就趕緊用哄睡來安撫寶寶吧。
3)眼神變得渙散
寶寶在有睏意後,精力就不會那麼充足了,而且思維也會變得遲緩,不似平常那般活躍。最明顯的就是家長逗寶寶時,他反應很慢,這就説明寶寶已經困了。
這個時候身邊大人就不能再繼續逗寶寶了,否則寶寶的睡意被打攪,之後想要再哄睡覺,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4)往媽媽懷裏鑽
寶寶在有睏意的時候,會變得十分沒有安全感,這時會下意識地找媽媽,往媽媽懷裏鑽,這樣才能更有安全感和舒適感。
如果媽媽發現寶寶玩着玩着,就往自己的身邊和懷裏鑽,那麼就可能是有睏意了。
如何更好地判斷出寶寶的“最佳哄睡時機”?
1. 通過日常細心觀察
對於照顧寶寶的相關事宜,媽媽都是“熟能生巧”,從最開始的手忙腳亂,慢慢地就會總結出自己的經驗。
媽媽照顧寶寶一段時間後,就會發現寶寶的一些規律,像什麼時候該吃、什麼時候該睡,都會有一定的時間規律的,尤其是媽媽和寶寶相處的時間越長,經驗就會變得越豐富。
2. 通過相關數據判斷
不同年紀階段的寶寶,他們在睡眠上都會有相應的規律,而且也會有數據來支撐,媽媽們也可以藉助這些數據來分析,寶寶是不是該睡覺了:
新生兒清醒時間為:45分鐘-1個小時;
2-3個月的寶寶清醒時間為:1-2個小時;
4-6個月的寶寶清醒時間為:1.5-2.5個小時;
7-9個月的寶寶清醒時間為:2-3個小時;
10個月-1歲的寶寶清醒時間為:2.5-4個小時。
因此,媽媽可以根據自家寶寶的年齡,來判斷寶寶是否過了清醒的時間,就可以適當地安撫寶寶睡覺了。
3. 培養孩子有規律的生物鐘
和大人一樣,小孩子也是有屬於自己的生物鐘的,而且小寶寶的生物鐘最好從小開始培養,這樣在以後的睡眠中,才會有一定的規律,自然哄睡也會相對容易一些。
培養小寶寶的生物鐘,可以從寶寶睡着和醒來的時間點出發,以此來找到他們的規律,這樣每到這個時間點,就可以提前安撫寶寶進行入睡了。
錯過了寶寶最佳入睡時機,媽媽該怎麼辦?
寶寶一旦錯過了這一波的睡眠時機,自然就需要等到下一波的睡意來襲後,才能重新入睡。
因此這個時候,媽媽也要減少對寶寶的感官刺激,安撫片刻後,也能儘快讓寶寶進入到睡眠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