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藥造假超出你的想象,中醫毀於中藥

由 舒培榮 發佈於 健康

01

中醫藥本身是好的,只不過現在的人一門心思都在賺快錢上,哪有耐心去挖掘和整理,還是坐炕頭數錢來得爽。

“我開始用了3克吳茱萸,患者服用後沒有效果,增加到9克還是沒有效果,又加到50克還是沒效果。”

這位老中醫説,他從來沒有遇到這種情況,然後讓患者把藥拿來一看,結果是假的。假的怎麼會有效,不吃出毛病來就不錯了。”

這是一位老中醫遭遇假藥後的感嘆。

很多老中醫抱怨,同樣的方子,幾十年前,一般一次開三副,如果對證三副就起效,有的甚至一副藥下去,病就好了,現在,大多一次開七副,即使對證效果也不甚明顯。

原因就在於,過去的中草藥大多都是野生的,大面積種植的速生藥材效果是無法和野生藥材相比的。

中草藥以假亂真、以次充好,以及大面積速生種植,已經使中草藥徹底失去了本真和“元氣”。

02

中草藥造假登峯造極

過去的龍骨很便宜,如今價格飆升,主要是因為不可再生的資源越來越少。

所以,很多藥店的龍骨都是假的。有的龍骨直接打成粉末,不要説患者,就是具備一定專業知識的人也無法鑑別真偽。

有的造假者用石灰和礦物粉製成骨頭模型,煅燒成型後,打碎,充龍骨賣。

龍齒和龍骨一樣,也是“龍”的一部分,假貨有多少,安徽亳州藥材市場的供貨商心裏最清楚。

在北京南三環劉家窯附近,一家藥店連鎖店出售的桃仁用的是杏仁。

杏仁是心狀的,桃仁是扁平橢圓形的,沒有杏仁飽滿且乾癟。

03

桃仁是活血化瘀的,常被用於女科疾病,作用是活血化瘀;而杏仁大家都知道是治療咳嗽的,作用是止咳化痰潤腸。

如果女患者要用桃仁治療瘀血造成的月經不調、閉經,給人家用杏仁,作為藥劑師如果不懂,那你這個藥劑師就是用人單位失察和自身的失職;

如果明知道是杏仁因價格比桃仁便宜,而故意當桃仁使用,那良心真是壞透了,這對患者就是一種侮辱。

中藥材市場究竟有多少假藥、次藥,沒有人詳細調查統計過。

元胡像山藥蛋,粒狀的摻假少,容易鑑別。摻假的多是摻了大小差不多的砂石。

元胡片藥材,摻假就多了,多為山藥蛋切成兩半後,加工後摻入,如果用於止痛,那不是誤事嗎?

04

沉香進價每公斤30-50元,醫藥公司賣400-500元,貴就貴吧,是真的倒也無所謂。而假的則用枯木噴上沉香油冒充。

這伎倆和酒店一滴香製造高湯是一個路途。

不少人都知道茯苓,説是能減肥,連超市都有不懂藥的婦女在打粉出售,忽悠消費者。

可曾知道,你買的茯苓是造假者用米粉加工後切片而成的。

茯苓“孿生兄弟”茯神,又名“抱松根”,現在的茯神,中央的松根很少,外邊的茯苓很大一塊,好像你吃芝麻餅,一個燒餅上只有一粒芝麻,也稱為芝麻餅。

有的松根還是新鮮的,一看就是人為造假。真貨應當松根快腐爛了才對。

如果用這種“茯神”安神治失眠,不做美國夢才怪。

威靈仙是治療腰腿痛的良藥,威力大得像神仙一樣。

有老中醫説,目前市面上八成都是根系發軟的假貨。

大家夏天都愛喝酸梅湯,酸梅湯裏製造商放了幾個烏梅,或者是怎樣用添加劑勾兑的,不清楚。

不過,作為藥材用的烏梅,純真的貨很少。

對造假者來説,弄成“烏”色簡直太簡單了。你配藥的烏梅很有可能是野桃醋泡後曬乾的冒充品。

“烏梅丸”是張仲景的一張很厲害的方子,運用了千年,療效可是槓槓的。

如果老中醫信心滿滿給你開了烏梅丸加味,沒有效果,那你就不要埋怨老中醫,去罵造假者好了。

05

目前市面上90%的枳實都是青皮,這樣枳實白朮散的療效,就大打折扣了。

筆者用小承氣湯之後,居然腸道沒有反應,後來一看大黃是土地黃,枳實大概就是青皮吧,不然怎麼會沒效果呢?

摻假者用蘇子代替菟絲子。造假者將未成熟的野生葡萄(產量很大),曬乾後染色充北五味子。

如果老中醫給你開了生脈飲,用的五味子是葡萄籽,那就糟了。

像黑炭一樣的熟地,是一種常用滋補藥,著名的六味地黃丸裏就有熟地。你將熟地放在口中嚼嚼,試試摻了多少泥砂。

06

還有一種“造假”手段,藥是真的,其實“內臟”早已被挖空,比如肉桂,也就是製作五香調料用的桂皮,外表沒什麼兩樣,而油已經被製藥廠提取了。

黃連素是治療拉肚子的藥,主要成分是從川黃連中提取的,提取後的黃連,用手一扭就成了渣子。

這種被“破身”的藥因為價格便宜,藥店很樂意進貨,因為照樣可以當好藥賣。有藥商把廠家三七提取三七皂甙後的“藥渣”曬乾,就成了冒牌三七,這種三七質地較碎,斷面呈白色,含量很低,效果很差。

常用藥川芎是用製藥廠已提取過有效成分的川芎片冒充。

炮山甲(又稱甲珠)一克要十幾塊錢,但是摻鹽或加重粉(硫酸鎂)的很多。實驗證明,將200克甲珠水泡洗後曬乾,只剩下110克,也就是説摻了45%的鹽和加重粉。你還敢給哺乳期婦女通乳嗎?

白附片,摻假者用紅薯或土豆加工成形狀相似的片形,曬乾燻漂而成。通草摻假者多用明礬、加重粉,質地乾硬,味道有的澀、有的無味,有的摻假者將通草切成小段或碎段,摻在正品中賣。

07

近幾年,阿膠價格暴增,不少女人用來補血。到底有多少人吃的是真阿膠呢?

阿膠放沸水中溶解,溶液呈棕紅色,較澄明,下層無沉澱,清而不濁。

偽品豬皮、狗皮、馬皮溶解後膠水溶液呈棕褐色,下沉大片膠絲結片及黑渣。

你吃的阿膠是這樣的呢?還是不如這樣的呢?

除非毛驢像豬那樣多,否則想吃到真阿膠,只能憑運氣和感覺。

再説了驢皮做的真阿膠供應特殊人物都不夠,還輪到你了嗎?

胎盤是用玉米麪加雞腸子做的,沒想到吧。

不要説九節菖蒲,就是普通石菖蒲,市面上也少得很,大部分都是水菖蒲代替,本來是醒神開竅的,用了水菖蒲不就變得更是沉睡不醒了嗎?

西洋參有的是藥商已經浸泡萃取之後再烘烤曬乾的,用包裝豪華一下,你能辨別出來嗎?

眼鏡利潤高,這比販毒還賺錢。

藥材造假的道道不是一般的“道”,黑得很。

藥材市場上有多少假藥,藥檢人員也不知道。這裏只能選擇幾種常用藥普及一下知識,而更多的恐怕學中藥的博士也未必不走眼。

08

藥材炮製的隨意與齷齪

創建於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藥店,有這樣一副對聯:

“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

大概意思是,為了保證藥材的特別療效,炮製過程雖然繁瑣也不敢投機取巧,隨意而為,藥材雖然貴重也不敢缺斤短兩,以次充好。

有些中藥材要經過炮製之後,才能發揮其特殊的療效。

一般炮製方法分炒、土炒、麩炒、醋炒、酒炒、蜜炙、釩制、姜制、蒸、鍛、煨等,古代老草醫使用的草藥就是用這些方法炮製出來的。

想當年的同仁堂、胡慶餘堂、達仁堂等百年老字號藥店的老藥工想必就是像對聯所描述的那樣一絲不苟。正是因為老藥工炮製工藝的嫺熟與精湛,才使老字號藥店成為老字號。

現在的藥店,炮製的中藥越來越少,這與懂得中藥炮製工藝的老藥工極為罕見,以及炮製工藝的失傳有很大的關係。

即使所謂的炮製也是刪繁就簡,隨意隨便。炮製工藝中有九蒸九曬一項,比如黃精、熟地經過這樣炮製之後,其效果才是最好的。

09

有位老中醫説,你能找到一家店是把熟地做了九次蒸九次曬的嗎?

所謂標榜的“九蒸九曬”只不過是哄人而已。

也是,小作坊都能用添加劑搗鼓出以假亂真的名酒來,“九蒸九曬”算個啥?

如此複雜費力的炮製方法,在急功近利只顧賺錢的當下,不過是個神話。想想看,連珍珠母、生石膏、生牡蠣、代赭石等都懶得給顧客打碎,還指望他們“不敢省人工”、“不敢減物力”嗎?

“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樟樹不靈”。樟樹的藥靈,靈就靈在加工炮製技藝上。

如今,偷工減料,不按規程炮製的中藥店不知凡幾。有的不是炮製太過就是物力不及。該挑揀、除雜的不除雜,該去心、皮、核的不去心、皮、核,該切片的不切片。

半夏為了制約其所謂棘喉的“毒性”,用水浸泡至內無干心,另取甘草加水煎煮兩次,合併煎液,倒入用適量水製成的石灰液中,攪勻,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攪拌,至剖面黃色均勻,口嘗微有麻舌感時,洗淨,陰乾或烘乾,即得。

10

不知經過這樣蹂躪的半夏

還有什麼療效?

白朮用土炒或麩炒都可以,但白朮因含水量高,炒後焦黃色,斷面焦黃。一般一公斤只能炒到0.7公斤左右。藥商為了防止炒後減重量,炒得很淺,用焦糖染色,表面焦黃色,斷面白色。

制首烏切成小方塊的,多為紅薯切成丁後加工而成。圓片型的,用大黃加黑豆煮後曬乾而成。全蠍價格很貴,炮製用了50%的鹽和泥。

更為可惡的“炮製”是那些不法藥材經營商,與其説是炮製,倒不説是坑人。姜半夏本來用生薑炮製,有的將半夏放在黃柏水煮成黃色。

據報道,粉萆薢這個品種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家中藥飲片廠的是正品。敢認真查嗎?

造假和炮製是一對幫兇,一丘之貉,這對殺手坑了患者,糟蹋了中醫,黑了中國中醫學。

11

大面積種植速生藥材療效堪憂

因為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的大量需求,野生草本木本藥材早已無法滿足需要,除極少數屬於野外採集,很多藥材都是人工栽種。

人工種植在滿足了市場需求之外,由於過量使用化肥、農藥、激素,以及藥材生長環境的改善,導致藥效大大降低。

好的藥材講究道地,這樣的藥材療效才是上乘的。

像大興安嶺的黃芪、終南山的灶心土、雲南文山州的三七、武夷山的葛根、九華山的忍冬藤、丹東的龍膽草、綿陽的威靈仙、內蒙古的甘草,長白山的野山參,雲南的重樓,武夷山的八角蓮,浙江天台的烏藥等等。

為什麼説這些地方出產的藥材最好呢?

因為這些地方的地理環境、氣候環境最適合這些藥材生長髮育,積蓄能量。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也養一方藥材。生長在雪山上的雪蓮,生長在東北長白山的人蔘,寒冷才是最有利於生長的環境條件。如果把它們挪移到温熱的地方,即使能夠生長也長不出含有哪種療效的藥材,也可能根本無法生長。

道理很簡單,煙台蘋果就要生長在煙台,栽到江南水鄉肯定不行,同樣南方的橘子栽到黃河以北,長了橘子也不好吃,只能做室內盆景觀賞。

大棚蔬菜因為沒有蔬菜本來生長的季節性,總沒有當季的蔬菜味道鮮美濃厚。用化肥、激素“喂”出來的豆芽,就沒有農家自己生髮的好吃;打了激素的西紅柿、黃瓜,如果味道沒有什麼改變,人家命貴的為啥要吃特供呢?

12

前不久,一開藥店的老闆發我一張東北野生人蔘的照片,説價值1000萬元,我説你這個要是值1000萬,15年前,我在上海微刻藝術大師黃徵和先生家裏看到他收藏的那棵朝鮮金日成送給他的野山參要值10個億。

野山參已經十分罕見,市場上的東北山參絕大多數都是種植的。儘管療效無法和野山參相比,但是,人蔘的生長環境基本沒有多大改變,療效還是説的過去。

但是有些藥材種植之後,因為“催生”,藥效大大降低。1800多年前的醫聖張仲景用野生藥都是論兩論斤,現在老中醫用種植藥材幾克十幾克用,療效怎麼會好呢?

所以,很多老中醫感嘆,你的辨證再對用藥再準確,如果藥材即使不是假的,也治不好或者根本治不了病。

拿附子來説吧。附子最有名的是四川江油市出產的,江油因此被稱為“附子之鄉”。江油附子藥效好是江油這個地方的氣候環境最適合附子生長。

如果把江油附子引種到海南或者東部省份,那麼,江油附子就被“變性”了。現在的江油附子已經不是以前的附子,模樣還是那個模樣,藥效卻大打折扣。

為什麼?

因為當地把附子作為一項重要的地方產業來發展,為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要,大面積進行人工種植,在種植過程中,由於從氣候濕冷的高山上挪到温暖的山下,再加上化肥的作用,讓生長緩慢的附子長得飛快,使其心智未能成熟就被採挖。

13

打個比方,香蕉從樹上砍下來的時候是個愣頭青,但是經過乙烯利的刺激,到了北方皮就成黃的了,擘開皮以後味道還是可以的。

但是,種植的附子和用乙烯利催熟的香蕉不一樣,因為種植和採收時間的改變,以及化肥的使用、膽巴的長時間浸泡,本來火性不足的附子“熱量”大大減弱。

附子是烏頭下面的根,怕熱不怕冷,因為耐寒,秋末冬初才開花,移栽後在温度和化肥的作用下,生長很快,6月份就成熟了,附子本來就是個“火娃”更不耐熱,如果不趕緊採挖,就會腐爛。本應越冬後的春天採收,變成夏天採收,這樣一來,附子的功效全變了。

還有個問題,這樣一個弱不禁風的附子,還要接受藥水的洗禮。夏天如果不立即進行處理,就會很快爛掉。

所以,要用膽巴泡,一斤附子能泡出一斤三兩的鹽附子,也就是增加了3兩鹽。想想看,泡那麼長時間藥性能不受影響嗎?

然後,鹽附子或者膽巴泡的,有的要經過煎、煮、曬、烤,最後白附子還要經過硫磺燻,功效被再一次下降。現在白附片、黑順片已經沒有過去那種麻舌的感覺了。

14

由此就會想到,為什麼四川、雲南等地把附子作為冬天的滋補品,熬湯燉肉全家人一塊喝,這哪裏還是藥啊?

做中醫的都知道有個“火神派”,“ 火神派”的特點就是善於和敢於用附子。一般用量都是10克以下,而他們100克、200克還不過癮,有的甚至一副藥一次用500克。

敢用這麼大的量,除了膽識之外,難道與附子不行了沒有關係嗎?

附子完了。很多和附子一樣陷入同樣處境的中藥材變得“不男不女”。

中藥需要拯救,拯救先要拯救人心,拯救人心只能靠把法律當作信仰的執法者,否則中藥材很有可能變成不值一文的茅草或者殺人於無形的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