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世上最大的遺憾是什麼?大概就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但並不是所有的子女都有這樣的覺悟,多的是一些為了爭奪父母遺產而打的頭破血流,卻一個都不願意贍養父母的不孝子女。
父母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了以後能孝順自己的。畢竟自己一把屎一把尿,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地將他養大。
結果到頭來他只想着自己口袋裏的錢,卻對自己沒有一丁點親情,那也太令人心寒了。
之前看過一個電影《娘惹肉》,極其諷刺。兄弟二人輪流照顧母親。到約定的時間之後,兩人會給母親稱體重。倘若重了就去另一家,輕了就繼續留下。
於是小兒子為了讓母親去大哥家,在約定日前夕,瘋狂做肉給老太太吃,甚至不顧她已經吃飽還要硬塞。不僅如此,他還不允許母親上廁所,誓要讓母親的體重變重。
多麼諷刺,贍養母親成了量化的事情,兩個兄弟明明自己生活都過的不錯,卻都把母親當成是累贅。
除了本性以及大環境的影響,孩子的不孝順,與原生家庭息息相關。可能父母也是個不孝的人,從小他便耳濡目染。但更多的卻是父母太過溺斃卻從來沒有感恩教育,讓孩子覺得家長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這幾類父母,他們養大的孩子大多都很孝順,晚年後兒女搶着照顧。
1、善於表達的父母
父母的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卻有不少人都不知道應該怎麼表達。也有的是因為自己總是端着家長的架子,從來不在孩子面前流露自己的情感。
這就導致孩子非常容易誤解父母不疼愛自己,從而心裏積累不滿。
這一點,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説尤為明顯。在他們看來父母嚴厲、古板,卻不知父母為了他的未來憂心忡忡,殫精竭慮。
當然這一類父母的愛是無法去否定的,但如果他們學會如何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感,更有利於他的成長。
因為孩子對於情感的感知比較流於表面,比起為了自己的未來操心而要求嚴格的父母,他們更喜歡縱着他寵着他,什麼都由着他們的父母。他們分不出什麼叫真正的愛,什麼叫做溺愛。
這個時候父母就要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了,沒必要一直繃着臉,端着家長的架子。嚴厲與慈愛並濟,平時多與孩子溝通,才能更瞭解他的想法,也讓他知道自己很關心他。
2、不重男輕女的父母
重男輕女的父母,其實在老了之後大多都處於非常尷尬的一個境地。那就是女兒因為兒時的不公平對待,而對他們冷了心肺。而兒子卻被自己寵的自私自利,只知道以自我為中心。
那個時候再來後悔,恐怕也沒有多大作用了。
所以,要想孩子長大後能學會感恩,變得孝順,起碼父母首先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尤其現在國家開放二胎政策,那些家中有多個孩子的家庭,更要注意平衡。
3、不溺愛孩子的父母
自然界有質量守恆定律,但這個定律放在親子關係上卻沒有那麼好用。因為有些父母付出了百分之兩百的疼愛,卻換不回孩子百分之一的孝順。
這是很現實的問題,那些溺愛孩子的父母,在老了之後非常容易會面臨無人照顧的窘境。因為他們的愛沒有底線,徹底把孩子養成了無利不起早的冷血性子。
當愛超過一定的界線,他就會麻木了,非凡不會感激父母加倍的愛,反而會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
曾經還有母親跪在門口求孩子吃飯,簡直卑微到了塵埃裏。結果呢,那孩子非但沒有絲毫感激,反而對母親大呼小叫,極度的不耐煩。
這個關係就像天平一樣,一方姿態太低,另一方就會把尾巴翹到天上去,高高在上,自私自利。
而那些寵愛孩子但有分寸、有底線的父母,才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愛,卻不會變得驕縱、自私,反而心懷感恩。
育兒是一件值得父母費心琢磨的事情。不過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首先要做好榜樣。
倘若父母自己都對老人不耐煩,指望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能夠對自己孝順,那幾乎是不太可能。